•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市场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机构大战沪港通衍生品
  • 防范“乌龙指”
    沪港通应急机制已建立
  • 面向中国机构投资者,八六研究邀请您参加中国互联网研讨会(三亚)
  • 李大霄:
    A股真实牛市启程
  • 重组“白条”
  •  
    2014年1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机构大战沪港通衍生品
    防范“乌龙指”
    沪港通应急机制已建立
    面向中国机构投资者,八六研究邀请您参加中国互联网研讨会(三亚)
    李大霄:
    A股真实牛市启程
    重组“白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防范“乌龙指”
    沪港通应急机制已建立
    2014-1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枫林

      

      证监会官方微博昨日发布“证监会微讲堂”对沪港通相关各类问题进行介绍。按照现行制度规则,内地投资者参与沪港通投资,须缴纳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交易征费、股份交收费、证券组合费、券商佣金等六类费用。

      沪港通在制度设计中,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类异常情况,准备了较为完善的应急机制,其中还专门针对沪港通下出现“乌龙指”事件的情形做出应急安排。

      据悉,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需要缴纳六类费用,具体包括:

      交易费,由香港联交所按成交金额0.005%双边收取;交易系统使用费,由香港联交所按每宗交易0.5港元双边收取;交易征费,由香港证监会按成交金额的0.03%双边收取;股份交收费,成交金额的0.02%,最低2港元,最高100港元,由香港结算双边收取;证券组合费,按持有港股市值计算,最终由香港结算收取;内地券商收取的佣金。

      证监会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显示,对于市场出现不可抗力及意外事件,股票价格及交易量出现异常波动,标的股票相关衍生品价格极端异常波动,标的股票名单设置错误,发生“乌龙指”事件等,沪港通均设计了应急机制,应急处置的一线责任主要由两地交易所及结算机构承担。

      其中,为防范沪股通下发生“乌龙指”事件,上交所对沪股通交易单元实施盘中分时金额前端控制,香港联交所设置了买入价不能超过当前成交价4%的价格申报控制。通过对交易金额和价格的双重监管,降低发生“乌龙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旦发生“乌龙指”事件,上交所将会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处置流程。具体包括:第一时间查询申报、成交异常的会员、交易单元、账户等情况;如果确认指数振幅异常是由于沪股通账户的申报、成交异常导致的,将第一时间通知香港联交所;视情况采取暂停沪股通(香港联交所SPV)账户交易权限的处置措施,并向市场公告;通知香港联交所已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情况,协调有关方面做出相应的公告。

      此外,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近期面向内地投资者进行了“沪港通个人投资者及其权益”专项调查,占比高达71.2%的投资者表达了参与沪港通投资的兴趣和意愿。在投资策略上,67%投资者认为估值较低的蓝筹股是最好的投资选择,53.7%将有稳定分红的公司作为首要投资目标。

      该专项调查反映,大多数投资者对沪港通政策和港股市场不了解、不熟悉。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沪港通上线交易以来,北上交易相对活跃,南下交易较为冷清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