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美日QE政策分化下的投资策略
美国QE退场,欧洲、日本却反手加码QE,全球流动性有增无减,投资人大可乐观以对。只是,美欧QE政策分化显示各国经济复苏程度的不一,加大了未来政府或央行的政策错误风险,也让地缘政治更不稳定,市场波动风险将随时可能出现,投资人对此得有更健全的心理准备。
欧美日等央行在QE政策上的分化,除了各国经济复苏阶段不一之外,更值得思考的是,在美国经济复苏已然成形,而其余发达国家经济却始终欲振乏力、不见起色,这些国家因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会否病急乱投医,在相互比较的压力下做出错误的政策?以日元近期的快速贬值走势来看,是否真的能利用汇率贬值达成日本央行默认的通胀目标、或抵消日本调高消费税后的经济下行压力?更难断定的是,目前的日元贬势是否真的还在日本政府或央行的掌控中?日元贬值已对亚洲货币带来竞贬效应,以邻为壑真能让日本经济起死回生?亚洲各国是否愿意为日本做出如此牺牲?尺度该由谁衡量?所有这些疑问都会加大未来市场的波动。
QE对实体经济复苏究竟能有多大作用可能不好说,但对股市绝对是正面的刺激。2009年3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在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会影响实质经济产出”的理论激励下,决定通过QE政策大量印钞票来迅速制造与投递流动性,以稳定市场情绪和秩序。自美联储开始实施QE后,每次QE的推出都推动了股市上涨,而一旦有了QE可能退出的信号,市场均以大跌反应。过去几年,金融市场在缺乏实质经济增长的支持下,变得高度依赖流动性这个短期兴奋剂,不少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对长期创新能力反而不利,但各国政府、央行却有苦难言。面对短期的周期性问题(GDP下滑、失业)与长期的结构性问题(资本支出减少、生产力增速下滑),传统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与货币政策(调降利率)统统失灵,再加上欧债危机的爆发把政府的高负债推向风口浪尖,于是,政府的财政政策被搁在一边,仅剩各国央行独挑大梁。而央行则不得不依赖非传统的货币政策,从美国的QE到欧洲央行的LTRO,再到这次日本央行的所谓QQE,足见各国央行在如何殚精竭虑。
过去几年,美联储不断购债以释放充足的资金及流动性,压制各项资产波动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也带动股市持续走高。去年五月,柏南克透露每月购债850亿美元的方案将开始逐步退场,全球股市立马大幅波动,然而从去年12月美联储公开宣布QE退场时间表后,美国标普500指数却上涨了9%,今年9月至今,美联储提早加息的预期及周边国家经济疲弱的双重效应,增添了更多市场对未来经济成长的不确定,波动性增大的戏码从汇市开始演出,然后再由债市及股市轮番上演,稳赚的资金行情已成了过去式。
有退场的QE,也有加码进场的QE。日本央行早于欧洲央行意外地推出火箭炮的QE政策。有别于美国的QE,日本央行这次加码宽松政策被称为QQE,其最主要差别在于日本这次不仅是发行钞票,而且还要将钞票投入日本股市及REITs等目标,日本央行此种前所未有的干预资本市场的做法,看起来似下了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赌注。不过,无论有什么理由,一个国家的央行以发行钞票方式,去购买自己国家的股票,多少伤害了资本市场运作的公平性,违背了政府行政单位的中立性。日元的贬值究竟能对日本经济有多少帮助?通缩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失落不振的原因,但其实日本市场的劳动市场僵固化,企业资本投资意愿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才是经济失落的最根本问题所在,这仍有赖于安倍政府是否努力推动结构性的改革。当然不要忘记,日元狂贬效应将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出口竞争压力,意味着货币竞贬战将再度开打。
笔者在此前的专栏曾提过,有效需求不足是全球经济复苏迟缓的最大原因,而目前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更多是解决短期的周期性问题,对长期的结构性问题还难以顾及,但如果连短期的周期性问题都无法减缓或解决,还谈什么长期呢?因此,各国央行持续性压低利率或透过QE增加流动性带来的金融资产的膨胀,虽说带来了股市、房地产等财富效应,只是大部分由所谓有钱人享有,但是若不如此,一旦信心崩盘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可能会让经济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对这些非传统的货币政策,笔者的评价仍然是功大于过。
总之,虽然美国QE正式退场,但距实质紧缩政策还有一段很长时间,美国市场目前处于资金行情末端,但却可能是景气行情的开端,而伴随而来的日本、欧洲的超大宽松货币政策,也将有部分资金流入美国,美股应是投资人必备的投资组合;至于欧洲以及日本股市,在央行充裕的流动性支持下,在投资人恐惧的情绪宣泄过后,未来可望再度开展另一波资金行情甚至景气行情。但各国经济复苏程度不一,加上地缘政治更不稳定,操作应更谨慎。
(作者系国际理财规划师CFP,证券分析师C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