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公司
  • 9:艺术资产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投资要有大局观
  • 深耕债市十二载 聚沙成塔坚守绝对收益
  •  
    2014年12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15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 A15版:基金·专访
    投资要有大局观
    深耕债市十二载 聚沙成塔坚守绝对收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要有大局观
    2014-12-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晓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深耕债市十二载,李小羽对宏观经济的脉络主线看得十分清晰,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他总是能够踏准债券市场的“节奏”,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投资的大局观。

      债券投资往往着眼于自上而下,这意味着,做好债券投资,宏观经济研究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基金经理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变动、不同投资市场间的联系及比价优势、不同券种和不同产品间的相对价值等,各因素间的权衡错综复杂,需要有全面的视野和专业的积累。

      当下,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如资本、人口等因素出现了减弱的迹象,但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则成为推动经济向上的因素。当推动经济向上和拉动经济向下的多个因素彼此角力时,在同一个层次看问题就会十分纠结。

      “但如果再往上走一个层次,就会对经济和市场有清晰而符合逻辑的判断和信心。”李小羽说,中国资本“走出去”是大趋势,“一带一路”也是国家的大战略,中国正往正确的方向转变!

      做好债券投资,除了必备的大局观外,在李小羽看来,还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对于市场的变化,需要有更加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

      在多年的固定收益投资生涯中,李小羽见证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惊人爆发,也亲历了债券基金的火红岁月,当然也不止一次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惊心动魄。

      记忆中最艰难的日子是在2006年。当时,他深切地感受到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集中爆发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而人性不变,历史也不断重演,谈起去年6月份的“钱荒”,仍令其心有余悸。

      在市场“风云变幻”的长期磨砺中,如今,他的心态更加平和。

      李小羽坦言,十多年的投资生涯,一直都是敬畏市场、如履薄冰。即便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一名“老兵”,但站在任何一个时点,他首先关注的依旧不是收益,而是风险。

      李小羽坚信,踏踏实实、稳健勤勉的投资,不梦想意外的暴发机会,对风险足够的敏锐性,靠着为持有人争取的点滴收益积累,最终一定会打造出低波动且持续稳定的绝对收益产品,收获“时间的玫瑰”。

      偶尔闲暇的时光,他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喜欢那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意境。他还喜欢读金融史和投资大师的回忆录,这让他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站在历史、巨人、经验的肩上,提高投资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