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千万人口级超大城市的未来命运
  • “跳出盒子来思考”:创新突破的前奏
  • 康熙眼中的西方科学
  • 新时代催生了文化金融新业态
  •  
    2014年12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千万人口级超大城市的未来命运
    “跳出盒子来思考”:创新突破的前奏
    康熙眼中的西方科学
    新时代催生了文化金融新业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时代催生了文化金融新业态
    2014-1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五十三

      文化金融是虚拟金融的无形延伸,既以净资产的物质形态存在于经济基础,又以品牌信用等无形资产形式存在于上层建筑。因此,“文化金融”既是软硬兼顾的新金融,更是智慧型新金融。中国文化金融创新者将成为创造出“价值创新”产业的先行者。

      □李国旺

      根据人的基本需求发展阶段论,社会进入中等收入阶梯后,消费者趋向于追求享受、教育、自尊及自我发展。将与精神满足、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相关的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便催生出新型文化金融业态,文化金融不仅满足人性的高层次需求,还满足投资需求。随着时空转换,事物也不停变化,今是昨非,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金融虽然是新生态的金融,但也需根据消费者、投资者的需要使产品创新可持续化。

      产业发展史表明,新产业的兴起,投资规模庞大,资金需求巨大。当文化成为新兴产业时,金融创新如何支持文化创新,成为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文化产业有些是具有实物净资产性质的,文化金融具有传统产业融资的“实体”金融性质,是传统金融的有形延伸;文化产业有些是以品牌、信用等无形资产性质存在的,文化金融是虚拟金融的无形延伸。文化金融既以净资产的物质形态存在于经济基础,又以品牌信用等无形资产形式存在于上层建筑,因此,“文化金融”既是软硬兼顾的新金融,更是智慧型新金融。

      文化金融的创新发展,在产品要素方面,需要有公平、公开、公正的文化交易平台,以实现主体平等、运行有序、流动规范,定价合理,资源优化。鼓励规范、守法的文化交易市场展开文化产品及要素的产权、股权、期权、债权等金融化创新,借用金融创新的力量,实现文化产品及文化要素的产权、股权、期权、债权的资本化运作,由此实现文化资源优化组合。

      由此,在经营主体方面,推动以混合所有制为方向的包括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内的文化经营主体的资本化改革,激活包括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内的国有文化机构或平台的活力,实现管理创新;释放国有文化机构的文化资源,通过资源创新,实现产品创新,扩展市场边界,创造文化金融的蓝色海洋。

      在市场建设方面,可考虑建立一级、二级、三级文化产品交易市场,一级文化市场(如画廊、拍卖行)保持商品现货交易,二级试行证券化交易(仓单、股权),三级以文化金融衍生品为主体的期货交易,提高文化金融产品的流动性,满足不同投资或消费者的需要。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金融创新方向,是建立二、三级市场兼容的创新性的交易平台,从而为文化产权、股权、债权、期权的价格发现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处于从混乱向有序过渡状态,经过治理整顿后,文化产权交易市场需要重新进行资本化创新。由于政策创新供应不足,文化金融的资本化创新举步维艰。因此,无论是产品金融化创新,还是文化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交易方式、风险管理等,都需要政策创新保驾护航。

      当下文化交易定价机制一级市场为主,信息不透明、定价体系混乱、价值泡沫严重,无法形成具有公信力的价值评估体系,无法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金融机构无法进行标准化的估值与授信,这严重拖累了文化机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的金融化发展。因此,建立、健全、推广独立运作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产权鉴定、评估体系,已成文化产权交体系“特别重要”的历史任务。

      文化产业要实行对内对外双向开放。通过文化金融创新,快速实现文化创新在资源、制度、管理、技术、产品、市场上的创新与创新融合,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产品,塑造中华文化品牌,为中华优秀文化进入全球市场提供金融创新支持;同时,吸纳世界上先进的文化产品、文化要素、文化品牌、文化金融、交易机制、风控机制、产品创新进入中国市场,填补、丰富、满足中国文化市场的需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为天地立心,是为社会建立一套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精神价值系统;为生民立命,是为民众选择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往圣继绝学,是继承传统学习先进创新中华文化,开创中华文化繁荣昌盛新格局;为万世开太平,在今天可以理解为把中华文化的和平仁爱理念推向世界,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再进一步,文化金融创新需扩展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边界,创造出无形、无边的新的文化金融市场空间,实现价值创新。所以,文化金融创新者放弃固有的文化与金融边界观念与定义,才能发现、掌握、创造“有情有义”的新市场空间的机会,这种新市场既有内部的文化金融双创新交融形成的,也有对外对内双开放产生的新市场。诚如是,则中国文化金融创新者将成为创造“价值创新”产业的先行者。

      (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