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保险资金“主动踏空、被动浮盈”
  • 银行理财资金受迫急求“曲线”入市
  • 超九成主动管理型基金近期跑输大盘
  •  
    2014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保险资金“主动踏空、被动浮盈”
    银行理财资金受迫急求“曲线”入市
    超九成主动管理型基金近期跑输大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理财资金受迫急求“曲线”入市
    2014-1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银行系

      □储户已经瞧不上理财产品5%左右的年化收益

      □如果照着这个行情涨下去,大叔大妈们估计会按捺不住,对银行存款会有影响

      □目前发行最多的是挂钩股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近期申请信用贷款的客户激增,贷款理由写的是“消费”,但据跟踪,很多贷款资金都投向了股市

      ⊙记者 金苹苹 张苧月 高翔 时娜 ○编辑 于勇 颜剑

      

      A股正以不断上涨挑战投资者的想象力。而在这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背后,财富效应使得各类资金对于股市趋之若鹜,各家银行的理财资金正通过各种渠道进入A股市场。

      储户瞧不起5%的银行理财产品

      上证指数连续翻红,成交量不断创出天量新高,毋庸置疑,投资者的热情被彻底点燃。相比起高人气的股市,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略显平淡。银行理财经理大呼银行理财产品不好卖,储户已经瞧不上5%左右的年化收益。

      晚上6点15分,证券公司营业部客户经理小何还在感叹:“今天开户的人太多,系统瘫痪了,目前通道还堵着,总部客服人员根本不够用。而已经开户的客户却在抱怨,理财产品中的资金还未到期,看着节节上涨的行情只能干着急。”

      “最近一个月,前来银行咨询的储户多为瞄准二级市场,偏股型基金比银行理财产品受欢迎多了。就拿上个月来说,我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方面的工资绩效大幅下降。就连我之前服务的客户,近日都纷纷提出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不再续购的要求。”中信银行一位高级客户经理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据该客户经理介绍,选择不再续购的理财客户称会将资金放入股市,以博取股市的高收益。“一些老客户告诉我,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哪怕闭着眼睛买了例如银行类的大盘股,也比放在银行里开心。”该客户经理称。

      小刘也是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师,她坦言,和以往专职“叫卖”本行理财产品不同,随着股市的不断升温,她目前的营销重点已经彻底转到了股票基金的销售上。“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很难卖。”小刘对于目前的情况直言不讳,“看到指数不断上涨,客户肯定也都想从中赚钱,所以最近股票基金卖得不错。”

      和小刘有同感的还有交通银行的理财师李吉。在他看来,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部分在4.8%-5.1%之间浮动,“面对金融板块等个股动辄涨停的情况,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客户的吸引力确实在下降。”

      李吉告诉记者,A股近乎“疯狂”地上涨,让客户入市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李吉直观地感受到,目前的行情下入市的资金正在不断增多。“就我们行的第三方托管账户资金来看,每天都有很多客户将存款转成入市资金,净流入情况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李吉介绍称新基金在银行的发行也受到了追捧。“目前一只募集规模在20-30亿的新基金,仅仅在一个银行的发行额度就是5-6个亿,而在今年年初,这一数据只能达到1亿。”

      银行很焦虑

      某国有大行一家二级支行的行长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这几天即使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还是卖不动。”

      根据普益财富监测到的数据,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由前期的5.25%小幅上涨至目前的5.28%。与股市走好前相比,发行数量并无太大变化。

      一家城商行的支行行长表示:“我们网点的客户还是以老年人为主。股市走好,对我们的存款和理财产品已经有了部分影响,但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如果照着这个行情涨下去,大叔大妈们估计会按捺不住,对我们的存款就会有影响了。”

      一家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的经济师对记者表示:“从存款情况看,个人储蓄存款已经不增长了,对公存款也在往下走。从我们市的情况看,四大行里只有一家对公存款还在正增长,其余三家都在下降,有一家银行相比年初的缺口还挺大。这些存款不能全部到国外去,我的判断是有一部分进入了股市。”

      总部在深圳的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期申请信用贷款的客户激增,虽然贷款理由写的是“消费”,但据其跟踪,很多贷款资金都投向了股市。“相比融资融券,我们的信用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门槛低,由于近期股市行情好,即使资金使用成本高达17、18%,客户贷款热情仍然高涨。”

      据了解,10月、11月建行广东分行的证券保证金账户净流入额较之前环比倍增。“9月份以前,我们行广东全省的证券保证金每个月净流入额不到20亿,近两个月净流入均超过50亿。”有建行相关人士表示。

      变相入市

      事实上,尽管市场对于体量庞大的银行理财资金觊觎已久,但是由于银监会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其他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相对保守的银行在此前股市行情不好的时候,也都宣称以稳健投资为主,并不愿意涉足股市。

      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节节攀升的股指不仅让银行的客户们坐不住了,连银行也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间接地把理财资金投入股市。

      “目前股市涨得那么好,我们银行也在考虑设计发行相关产品,以便投资者分享牛市收益。”某股份制银行产品设计经理告诉上证报记者。该人士表示,目前银行发行最多的是挂钩股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比如那些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结构性产品,便是银行理财资金偏好的投资方式之一。”

      此外,另一部分银行还通过向券商提供融资资金的方式,使得理财资金间接入市分享相关收益。

      某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种业务模式中,银行通过发行银行理财产品而募集到的资金,与券商的融资融券收益权相对接,相当于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债权人,持有融资业务的债权收益权,而券商在获得资金开展融资业务后,固定在一定期限内向银行支付回购溢价。“因为有券商的信用在里面,因此银行比较喜欢这一业务模式,现在有很多银行都在开展这一业务。”

      而在本轮行情中,融资资金一直被认为是重要推动力量之一,银行通过该业务相当于为A股间接输送了不少“弹药”。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称,有银行正开始推广此前被“雪藏”的“伞形结构信托”等产品入市。此前,这类产品在市场向好的时候也曾面向银行的高净值客户发售。据悉,“伞形结构信托”是指由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按照约定分层比例,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认购信托计划优先级受益权,获取优先固定收益;其他客户认购劣后受益权,然后根据证券投资信托的投资表现,剔除各项支出后,获取剩余部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