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票据理财互联网化
    机遇与风险并存
  • 把握大趋势和短周期 广发聚财信用债深挖可转债
  •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与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
    关于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吸收合并的联合公告
  • 关注玉米淀粉期货
  • 任职超10年股基基金经理仅存9人 尚志民一路长跑最“赚钱”
  •  
    2014年1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票据理财互联网化
    机遇与风险并存
    把握大趋势和短周期 广发聚财信用债深挖可转债
    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与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
    关于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吸收合并的联合公告
    关注玉米淀粉期货
    任职超10年股基基金经理仅存9人 尚志民一路长跑最“赚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票据理财互联网化
    机遇与风险并存
    2014-1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各类票据理财产品开始走红,并以其高达7%-10%的收益率成为投资者的新宠。市场上,也有近10家网上理财平台推出了类似产品。针对各类机构纷纷进驻,有业内人士提醒,票据理财市场当下正值发展的好机遇,然而相关风险也值得投资人关注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在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各类投资产品正用其飞速的发展来印证这句名言。

      去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以来,互联网金融领域几乎被各类“宝宝”淹没。然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收益率的持续下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被称为“1.0”版本的“宝宝军团”开始面临危机。

      今年以来,各类票据理财产品开始在市场走红,并以其高达7%-10%的收益率成为投资者的新宠。市场上,也有近10家网上理财平台推出了类似产品。针对各类机构纷纷进驻,有业内人士提醒,票据理财市场当下正值发展的好机遇,然而相关风险也值得投资人关注。

      

      互联网票据理财迅速扩容

      在“余额宝”开启了互联网理财“1.0时代”之后,各类触觉敏感的机构蜂拥而至,并用创新迅速将互联网理财推向“2.0时代”。2014年的市场上,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互联网理财产品已不仅仅是货币基金范畴,而是更多地对接票据理财、P2P、众筹等领域。今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的票据理财产品,便是这类创新的典型代表;而其快速“上位”的背后,则与我国强劲增长的票据市场息息相关。

      联办财经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4-2015》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票据市场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不仅参与主体日渐增多,交易日趋活跃,而且产品创新日益丰富,市场的深度和宽度正日渐提升。根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1年至2013年间,我国全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金额由1.27万亿元增长到20.3万亿元,增幅达15倍,年均增幅26% ;全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量由1.76万亿元增加到45.7万亿元,增幅达25倍,年均增幅31.2%。

      事实上,在中国票据市场的培育、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商业银行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但同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操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商业银行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小额票据融资的全部需求。与此同时,众多个人投资者虽然有提高闲置资金收益的客观需求,却无法达到理财业务的初始资产门槛。而这些,都为如今火爆的票据理财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眼下,不少投资者已经将投资方向从“宝宝类”产品转向收益较高的P2P产品。其中,票据理财产品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产品增长相对较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已有千余款票据理财产品上线。

      

      面临竞争中的创新

      事实上,以票据为基础资产的传统理财产品在银行渠道早已有之。但与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一样,由于这类产品的投资门槛通常在5万元以上,加之2014年6月以来的收益率与银行贴现利率相当,仅有5%左右,故而这类以银行理财产品形式出现的产品并未引起大众的关注。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票据理财市场的现状。今年以来,各类机构纷纷进驻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根据联办财经研究院统计,目前推出P2P票据业务的平台分为银行系、互联网系和专业平台系三类。其中银行系以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平安银行的“小票通”和招商银行的“e+稳盈融资项目”为主;互联网系中又以阿里的“招财宝”、苏宁的“财运通”和京东的“小银票”主打;至于专业平台系的票据业务公司中,有代表性的包括金银猫、票据宝、投储在线、银票网等。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银行系、互联网系和专业平台系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票据理财创新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技术的深化、参与主体的逐渐成熟,相关的票据市场将快速扩大,而各票据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只有那些具有独特竞争优势、更贴近市场的、或者具备较强风险防控能力的企业才能生存,并成为未来票据平台业务的主导者。

      

      风险防控不可忽视

      据P2P平台门户网站之一“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4年9月,国内P2P平台网贷利率的平均值为15%左右,远高于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5%左右的银行理财投资回报。因此,票据理财产品由于其高达7%-10%的收益率,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增长也相对迅速。

      然而,尽管P2P系列的理财产品走俏市场,但随着目前P2P风险集中爆发、“跑路潮”汹涌,票据理财中的假票诈骗等也应该被投资者纳入风险考量的范围。

      对于目前市场上的票据理财产品而言,业内人士的普遍观点是存在两大类风险:一是平台本身的信用风险,另一个是遇到假票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首先要选择那些规模较大、自身信用相对较好的平台。

      其次,针对假票风险,一些票据理财机构也在产品推出的同时加强了对风控的要求。票据宝创始人李华军对记者表示,目前票据宝已上线理财产品超过1300期,还款670期,而历史坏账仍保持着零的记录。

      “能取得这样的业绩,首先与我们团队在票据业务方面有近10年的积累相关,其次为了保证安全兑付,我们在风险控制上也做了不少工作。”

      据李华军介绍,在票据宝的风控措施中,其运营团队成员来源于银行票据专营部门的专业人员,选票时首先会通过专业人员筛选票据,同时有专业的验票仪器检验,再进行手工验票。此外,公司也会通过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查询确认票据是否有冻结、挂失等风险提示。

      与此同时,监管层对于票据理财市场的蓬勃兴起也保持了相当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监管部门或将对P2P平台的经营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并单独制定经营票据理财业务的准入门槛,将来或只有具备合格的票据审验及操作风险防控能力才能经营P2P票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