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自贸区扩容走活优化经济发展一盘大棋
  • 外资行理财产品信披云遮雾障
  • 期权启航:基金业进入风险控制深水区
  • 三股力量裹挟的行情
  • 利率市场化促成银行三梯队差异化竞争新业态
  •  
    2014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自贸区扩容走活优化经济发展一盘大棋
    外资行理财产品信披云遮雾障
    期权启航:基金业进入风险控制深水区
    三股力量裹挟的行情
    利率市场化促成银行三梯队差异化竞争新业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率市场化促成银行三梯队差异化竞争新业态
    2014-12-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利率管制的放开,对于银行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定价合理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项艰巨挑战,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避免盲目抬价,导致恶性竞争,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避免盲目跟风,让定价更好地与服务产品结合起来,才能“适者生存”。

      □滕 飞

      

      经过两次存款利率上浮的“洗礼”,如今我国银行业已告别了过去由央行定价的管制时期,三大银行梯队差异化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目前,我国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实现市场化定价,央行对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完全放开,且没有基准利率,完全由银行自主定价。对于人民币贷款,央行也已基本放开管制,只是基准利率仍然没有放开,目前央行在推行基础贷款利率(LPR)作为新的贷款基准利率,但商业银行及客户对新基准的适应和应用仍需要有个过程,其广泛推行仍尚待时日。

      央行上月调息显示了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两个方向:一是逐步扩大上浮区间,下次或将上浮区间提高到1.3倍;二是逐步放开长期限的存款利率,下次或将取消3年以上的存款基准利率。这符合央行“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

      看各国经验,放开存款利率都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步。韩国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因为存款利率放开过快,导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而不得不重新管制利率,到90年代起再重新推行分阶段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见,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2012年7月,央行允许存款利率以基准利率为基础上浮10%,拉开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序幕。虽然上浮比例有限,但首次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其信号意义不言而喻。存款利率上浮区间首次打开后,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了三个存款定价梯队,第一梯队为五大国有银行,其3个月、6个月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较基准利率上浮9.6%、8.9%和8.3%,活期和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率均不上浮;第二梯队以招商、光大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活期和一年期及以下利率均上浮10%,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均不上浮;第三梯队以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为主,其活期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上浮到顶。上述三大梯队代表当下我国银行业的基本格局:国有银行资金实力雄厚、网点分布广泛、客户基础较好,具有明显的定价优势。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作为后起之秀,具有全国性的分支机构布局、产品创新较快,但是资金实力、网点数量仍不及大行,需要较大行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以吸引存款。城市商业银行既没有资金优势,管理也不具有明显优势,因而需要以更高的定价留住存款。

      上月第二次上调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的第一梯队,活期利率保持基准,一年及以下定期存款上浮10%左右,两年期上浮4.5%,三年期保持基准;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的第二梯略有分化,活期利率上浮10%或20%,一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基本上浮到20%,两年以上利率上浮5%或10%;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的第三梯队,基本将各期限利率均上浮到顶。

      上述不同梯队的银行的定价策略与其市场地位密切相关。国有银行严格控制活期存款利率上浮,是因为其活期存款占比较高,上浮利率对其利润影响较大,而且其网点布局深入县城,很多客户对于活期利率并不敏感;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需要提高活期利率吸引客户资金,但对一年以上的长期限存款利率上浮比例仍然加以限制,以控制存款成本过高;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不具备规模和管理上的优势,须将各期限比例上浮到顶,存款成本将上升。

      利率管制的放开,对于银行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若定价不合理会对经营产生负面作用,比如定价过低有可能赶走客户,定价过高导致负债成本过高,迫使贷款定价提高,导致逆向选择产生更高风险。因此,定价合理性的把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项艰巨挑战,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避免盲目抬价,导致恶性竞争,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避免盲目跟风,让定价更好地与服务产品结合起来,才能“适者生存”。

      存款的稳定性关系到银行业的稳定,关系到金融经济的安全。若小银行因为存款较少,寄希望于提高存款定价吸引资金,一方面会导致银行无法消化高成本的资金,提高贷款的风险偏好导致不良贷款;另一方面会扰乱银行业秩序,加大存款波动,甚至引发存款价格战,危害金融安全。因此,银行要制定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发展目标,不好高骛远、盲目扩张,否则会扰乱金融秩序。上世纪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后,由于银行业过度竞争而导致大量银行倒闭,便是前车之鉴。

      目前还有央行基准利率作为标杆,但央行已取消了5年期的基准利率,可以预期央行将逐步取消存款基准利率,届时银行需要完全自主定价。国有大型银行要做好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确定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而股份制银行则参照大型银行,结合自身情况适当溢价;城市商业银行则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在区域的资金状况、利率水平合理溢价。想来,银行业在定价上仍会形成三个主要梯队阵容,但每个梯队阵容中的银行定价不会完全相同,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差异化定价。

      存款定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与服务紧密联系。附着于存款上的相关服务、产品创新越多,给客户带来的价值越多,定价就越有优势,越有可能获得低成本资金。国有银行之所有能使存款定价较低,是因为其网点多、服务便利,同时规模庞大、产品齐全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因此,银行在存款定价时,不能只看定价,而要把定价和产品服务充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提升定价优势,促进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光大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