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在经济形态转换中全力避免系统性风险
  • 高速公路真要“收费一万年”?
  • 2015:五个核心命题激活中国经济内生动力
  • 当资本账户
    开放脚步逼近
  • 一切为了赢得国际能源话语权定价权
  •  
    2015年1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在经济形态转换中全力避免系统性风险
    高速公路真要“收费一万年”?
    2015:五个核心命题激活中国经济内生动力
    当资本账户
    开放脚步逼近
    一切为了赢得国际能源话语权定价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资本账户
    开放脚步逼近
    2015-01-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罗 宁

      中国银行业近年间在境外网络、规模、效益、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资本账户开放步伐逐渐提速的背景下,已具备了加速向成熟跨国银行靠拢的基础条件。然而,开放与风险往往相伴而行。如何应对资本账户开放下的机遇与挑战,中资银行还需经受严峻考验。

      跨国银行的发展战略总与其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欧美跨国银行或依托殖民地扩张,或利用石油美元兴起,或借助欧洲货币市场发展等机遇实现了全球布局。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成熟,正是其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中资银行应客观看待目前与国际同业存在的差距、问题和面对的挑战,通过研究谋划境内外区域布局、产品线延伸、资源投入战略,对不同市场发展定位给予差别化配套政策,探索一条具有中资银行特色、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境外发展道路,在国际产业格局重塑、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世界新一轮区域一体化调整新空间中确立起自身的新新优势。

      近年来,中资银行的全球产品线、重点业务线建设大有进步,全球服务能力大增,但比照大型跨国银行全球化金融服务标准,仍存在不小差距,尤其单纯依靠信贷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亟待突破。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不断推进,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正成中资银行境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需下大力气调整结构。一方面,要契合资本账户开放所释放出的更多、更强烈、更多元化的“走出去”需求,构建完善全球化的“走出去”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中资银行应积极发挥支持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作用,为“走出去”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不断增强各产品线和境内外机构的全球服务能力,并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个人境外投资提供融资支持,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为抵押提供贷款,在风险可控、商业自主基础上对重点领域境外投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全力提升金融资产和交易类业务全球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丰富交易渠道、工具和业务品种,完善全球化交易平台,努力成为拥有国际市场报价和跨市场运作能力的全球市场业务金融服务商。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各个市场的沟通融合,银行、证券、保险及信托分业经营的格局出现松动,中国银行业在综合经营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在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资本账户开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境内客户对综合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强烈,“走出去”企业和个人以及境外客户更面临着外资银行成熟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选择,中资银行还需加快推进综合经营水平,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综合经营并非简单的业务经营边界的扩展,金融创新更不是一味照搬外资银行的服务产品。中资银行应充分发挥境内外机构的协同效应和整体功能,结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综合化经营、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合作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区域开展的金融改革创新为中资银行推进综合经营、金融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中资银行应积极探索建立不同地区金融创新经验的总结和传播机制,一方面严格按照金融监管要求,根据自身管理能力和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分层、分类、循序渐进、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不断增强从多元化市场获利的能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业务运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传统业务资源和客户基础,利用境内外资金流动渠道打通的契机,推进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去年10月人民币在全球主要支付货币中排名继续保持第七位,占全球支付总额的比例上升至1.64%。我国央行已相继在我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卢森堡、多哈、多伦多、悉尼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已实现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俄罗斯卢布、林吉特、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的直接交易。在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中资银行面临跨境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和随之而来的激烈市场竞争。对此,中资银行应切实挖掘跨境人民币业务机遇,不断拓宽跨境人民币业务渠道,建立全方位、兼具标准化和个性化的人民币产品体系,结合利率和汇率掉期等衍生品工具,推动人民币跨境运用规模和层次的不断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的持续推进,内外金融市场不断融合,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可能将出现新的演化趋势。这就要求中资银行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准绳,建立金融业务“防火墙”,切断金融风险跨区域传染途径。同时,结合境内外市场实际运行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既避免因创新过度导致的金融风险,也要警惕因金融创新不足而导致供给能力相对弱化以致市场份额收缩的风险。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青年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