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托业发展站在了变革和转型的十字路口,路在何方?这不仅考验信托公司的战略执行力,更考验着对于这场变革的洞察力和预判力。换句话说,如何运用新思维去发现新机遇和创造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新思维,其核心立足点就是一定要将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放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放在混业竞争的大资管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评估信托业的资源禀赋和业务价值,重塑信托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新形势下的新资管竞合关系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长弓
纵观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崎岖坎坷,增长放缓和区域分化特征明显。同期,中国经济也步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成为主旋律。面对宏观经济的“新常态”,中国信托业又将何去何从?
《外贸信托研究院2014年度报告》指出,“回顾信托业30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1998年信托业的集体停摆,还是2007年以后的集体起飞,特别是2008年以来信托资产规模50%以上超高年复合增长都不是发展的常态。”
在外贸信托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洪明看来,2013年以来,行业发展站在了变革和转型的十字路口,路在何方?不仅考验公司的战略执行力,更考验着对于这场变革的洞察力和预判力。换句话说,如何运用新思维去发现新机遇和创造新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新思维,其核心立足点就是一定要将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放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放在混业竞争的大资管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评估信托业的资源禀赋和业务价值,重塑信托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新形势下的新资管竞合关系。
信托业发展环境的“新常态”
“只有退潮的时候才会知道谁在裸泳”,面对行业增速的减缓和监管日益规范的新常态,信托业需要面对现实、主动适应,建立新心态,必须积极应对新问题、主动发现新机遇,辛苦挣快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有哪些因素成为影响信托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刘洪明认为,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对信托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变革、监管政策、同业竞争和金融市场化进程。
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方面,历史上信托业的发展依托于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未来信托业的转型发展,也必然要从宏观经济变革中寻找新的定位和汲取新的动力;与监管政策关系方面,无论是历史上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红利,还是未来的顶层设计或者是以现代治理体系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因素不容忽视。
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竞争关系,短期更多体现为价格战和项目争夺战,长期看应是塑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新型竞合关系;与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关系,利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既加速了信托行业转型的紧迫性,也为信托行业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
刘洪明分析认为,对未来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革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外开放的基本特征将由以“招商引资”为代表的“引进来”,转向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走出去”;二是产业引擎转换正从房地产等传统增长点,转向新技术产业等新的增长领域;三是以“增量为主”的经济结构特征,逐步向“存量调整”为主转变;四是在配置体系方面,家庭财富资产将由房产为主逐步向金融资产迁移,政府部门加速“去杠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和房产的比例倒置,是企业生存难、社会信用缺失的结果和反映。从“倒置”到“顺置”,是中国市场未来资产配置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有之意。
与发达国家的“股权经济”不同,中国是典型的“债权经济”国家。我国的特殊国情是政府部门杠杆比率居高不下,而居民部门杠杆比率低,政府部门需要去杠杆控制债务风险,而居民部门则需要适度加杠杆提振消费与增加财产收入。
信托公司转型“新思维”
在2014年信托业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提出“信托业永远是春天”,同时也提出必须“苦练内功”。对此,外贸信托管理层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练好内功,才有可能拥抱春天,成为金融行业的正规军。所谓“苦练内功”,就是一要“有远见”,要置身于整个金融市场化进程中,来研究信托业从此岸到彼岸的发展路径;二要“有定力”,通过市场、领域的细分,不断聚焦、延展和沉淀,来提升细分领先的核心竞争力,铸就市场化的真本事。同时,苦练内功也是践行“八大责任”,成为金融市场“正规军”的必由之路。
“相信信托业永远是春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改变不再是小修小补,而将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性的行业变革,并不是所有的信托公司都能在这场变革中实现华丽转身。”刘洪明表示,只有那些不断聚焦,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相互开放,不断耦合新的资源和工具,不断在细分领域沉淀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大资管的市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被市场甩开。
从信托公司自身来讲,面对经济“新常态”,信托公司转型也应当运用新思维去发现新机遇和创造新模式。基于外贸信托的业务和转型实践,外贸信托研究院撰写的《外贸信托研究院2014年年度报告》正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和详细的阐述。接下来,刘洪明向记者详释了外贸信托对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转型方向的几点看法。
通过战略规划,外贸信托的管理层较早地确立行业可持续业务的判断标准,即不再以信托报酬率的高低来笼统划分通道类和主动管理类业务,而是确立了“市场成长空间,清晰的业务边界和客户定位,稳定的盈利模式、可验证的财务结果”等要素指标体系。
在寻求细分领先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公司专业化发展的证券信托和以个贷资产转让为代表的私募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获得快速发展,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财富管理领域,公司在行业率先推行五行财富管理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家族信托业务,自2013年5月份完成境内首单私人银行家族信托以来,签约数量增长非常迅速,签约单数和规模均位居行业之首。
外贸信托用自身的实践践行了监管层提出的“从主动发起转向被动发起,从简单增值转向保值传承”的行业转型方向。面对政策规范、成本挤压以及同业竞争等影响因素,刘洪明认为在银行服务领域的业务合作绝不意味着简单的放弃,而是要主动探索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培育自身内涵价值的业务转型升级方向。有理由相信在私募投融资业务之外,聚焦信托本源业务方向的事务管理类业务,做出特色和规模,也同样会成就一类信托公司的转型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