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式哲学”
⊙记者 王宙洁
2013年9月21日,五百多名宾客在美国纽约的卡拉默音乐艺术中心共同见证一桩喜事,年过八旬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与42岁的健康及教育顾问多美子·博尔顿喜结连理。他们交换誓言,索罗斯在婚礼上为多美子戴上婚戒。
这是索罗斯的第三任妻子。生活的戏剧性让他经历数次冒险,而这种闯荡精神早在童年时期便已经根植于索罗斯的生活中。
索罗斯1930年出生在匈牙利,十四岁那年,索罗斯的祖国遭遇入侵,数十万犹太同胞遇难。父亲的智慧帮助这位小男孩逃脱了大屠杀。
尽管流离失所,索罗斯依旧认为那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一年。他说,“这无疑是我形成世界观的一年。”他并表示,日后在金融圈里的许多冒险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蒂瓦达教会了他如何应对“严重失衡的形势”。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他日后的投资哲学。四十年代末,索罗斯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此期间,他打过形形色色的零工,做过餐馆服务生,也做过小饰品的推销员,甚至还在游泳池当过服务生。
但他最大的收获,是读到了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理论。他为波普的洞察力感到痴迷,并且明白了由于人类可能犯错,社会应接受新思想,而不应死守僵硬的教条。
受其启发,他开创了投资界的“反身性”哲学。索罗斯认为,在证券市场上,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目前的预期所塑造。那些看多的投资者会购买股票,并导致股票飞涨。
1956年,索罗斯搬家到了美国纽约,他开始运用反身性作为其投资生涯中的一种技巧。并且进一步影响着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同样是华尔街风云人物的巴顿·比格斯仍旧记得第一次与索罗斯会面时的情景,那是上世纪60年代。他说,“索罗斯一直都想当个哲学家。”
这在其努力推动的社会团体中可以找到踪迹。上世纪八十年代,索罗斯开始设立开放社会基金会,致力于将封闭社会发展成为开放社会。而2010年4月的第二个周末,一群非常杰出的经济学家聚集在一起,参加由索罗斯倡议的新经济思维研究所创立大会。此后,他们还就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应对进行了回顾,面对最近这场危机中经济学的失败之处,他们扪心自问。
如今,索罗斯从复杂的金融世界中准备隐退。但他也曾经表示,“不再依赖市场让我感到欣慰,”他表示自己将更热衷于慈善事业,其财富为其慈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后援。
“债券大王”格罗斯曾经表示,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看到自己的时代日落的那一天。时代能够而且很可能比他们的生命更持久。资本市场或许需要计算和推演,但人生没法在虚构中完成。用索罗斯自己的话说,他的主要遗产便是著作和慈善事业。而这将会突破时代的禁锢,为开放社会所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