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公司巡礼
  • 3:要闻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版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海外
  • 没有什么比将依法治市落到实处更紧要
  • 注册制到底该将哪些权力归于市场
  • 中国奢侈品市场已成一块鸡肋
  • 外论点击
  • “通缩”隐含的
    投资机会
  •  
    2015年2月2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评论
    没有什么比将依法治市落到实处更紧要
    注册制到底该将哪些权力归于市场
    中国奢侈品市场已成一块鸡肋
    外论点击
    “通缩”隐含的
    投资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缩”隐含的
    投资机会
    2015-02-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5该投资什么·中国篇

      □邱思甥

      自2012年起,中国经济似乎每年都形成了一个循环:增速下滑—政府刺激—-经济反弹—再下滑。去年从上半年面临“三期叠加”的忧心忡忡,到下半年信心满满地面临“新常态”,整体经济变化不大,但信心却有天壤之别,这也反映在了A股的戏剧性走势上。不少研究机构的报告将通缩视为今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乍看是利空,但笔者却认为实则隐含着今年的投资方向与机会。

      2014年CPI增速为2%,远低于政府目标的3.5%,而12月PPI同比增速更下滑3.3%,创下2012年9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全年降幅为1.9%,PPI月度同比数据上一次出现增长还是在2012年2月。PPI如此长时间同比回落的景象,过去仅在2008年至2009年、1997至1998年等经济疲软的时段出现过。去年二季度,PPI同比降幅曾连续收窄,引发市场对于PPI年末转正的期望。但从8月至今,PPI同比降幅已连续五个月扩大,并在年末再创新低,显示产能过剩问题仍未能有效解决。不管CPI或PPI,无不显示中国经济往通缩方向走的风险越来越大。

      传统理论认为,通缩无牛市,教科书上早就说了:通缩时代,最好的投资就是不投资,反正一切资产都会贬值,所以现金为王。但笔者认为,这不过又是一次狼来了的游戏,大可不必因此而看淡今年的中国经济,甚至该在市场非理性下跌时勇于买进。

      中国真实的通胀水平究竟该如何衡量?看CPI吗?CPI里食物比重占比高达三成,明显与现状不符,现在有多少人把三成收入花在食物上?倒是租房或房贷还款支出,通常要占到工薪阶层每月收入的三成以上,但CPI居住权重仅14%,明显高估了食物,低估了居住,甚至衣着的9%可能也是高估。也就是说,CPI虽仍值得参考,但不可尽信。

      再来看看社会真实的情况,炫富已成常态,某位富豪的第二代生日宴会大派最新苹果手机给来宾,并直言:我交朋友不看他有没有钱,反正他不会比我有钱;一、二线城市的高物价早已跟国际接轨,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却还没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奢侈品的热销程度让欧美国家瞠目结舌,但却让奢侈品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谁说中国没有通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0.47,近几年来有稳步下降之势,但民间学者版的数字远高于官方数据,而不论哪个数字,都超过了联合国定义的0.4这条贫富差距警戒线。不过,有必要提醒大家思考的是,日本的基尼系数在发达国家最低的,仅0.27左右,德国为0.3,美国则超过了0.4,日本基尼系数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通过实行高额累进税制“劫富济贫”;而注重激励作用的美国,薪酬收入差距往往高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其结果是,美国经济与社会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创新力,但社会割裂和碎片化趋势显著;日本社会则较为稳定,但社会活力和创新力又大大不足。

      PPI的持续下滑则可视为是中国经济转型避不开的坎,2014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乃是拖累投资的最大因素。地方政府长期偏重追逐GDP,但受限于财政预算,土地出让金就成了主要财源,开发商高价拍得土地后房价自然跟着垫高,民众在恐慌心理下被迫买单。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在未贬值的大前提下,经济势必寻找出口以外的增长点,1998年取消单位福利分房制度,就有刺激房地产销售的目的。

      房地产投资在以往十多年间是拉动固定投资的最大功臣。房地产的片面扩张,再加上地方政府对基建的投资冲动,首先拉动了钢铁水泥玻璃等相关传统产业,暂时掩盖了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的窘境,延迟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目前PPI的持续下滑虽然痛苦,但对工业现代化未尝不是件好事,也就是说制造业的升级过程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的,PPI的下滑正是反映这种趋势。投资人不该忽略的是,随着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超过一半,新兴科技、互联网金融等产业的资源投入,这些无形的投资都未能反映在以传统制造业为统计主体的PPI内,笔者由此认为,PPI持续下滑除了反映产业升级外,新科技、新技术的投入未能有效计算也是重要原因。

      如果理解了通缩不过是个中国经济的伪命题,那投资人就该敢在市场不理性反应时勇于进场。目前从国企改革到自贸区扩容,无不显示政府强力改革的决心,A股估值修复的大戏还想来还会继续演绎,但笔者要提醒投资人,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步到位,中间出现几次反复都不意外。例如上海自贸区概念热炒后,现在仍未有确切的运行机制,所以目前不建议投资人去追高大幅上涨的蓝筹,反而可挑选一些被市场忽略的如大消费类个股。至于选择个股的方法,笔者建议,一种是参考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相关个股,找寻各产业的龙头长期投资;另一种是参考纳斯达克指数,比如说近期因国际油价持续下行特斯拉股价不振,那么电动车或新能源汽车不妨就先避开一阵。

      (作者系国际理财规划师CFP,证券分析师C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