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信息披露
  • A8:数据·图表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商业车险费改起航
  • 50ETF期权限仓标准敲定
  • 核电整合拉开帷幕 央企同类重组再添大手笔
  • 关于上证50ETF期权
    《上市通知》和《限仓指引》的问答
  •  
    2015年2月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商业车险费改起航
    50ETF期权限仓标准敲定
    核电整合拉开帷幕 央企同类重组再添大手笔
    关于上证50ETF期权
    《上市通知》和《限仓指引》的问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核电整合拉开帷幕 央企同类重组再添大手笔
    2015-02-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施浩 ○编辑 全泽源

      

      两大央企中电投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合并的消息终于得到中电投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的公告证实,这意味着继高铁领域的南北车合并之后,国家在核电领域的大手笔整合也拉开帷幕。同时,该信息也透露出央企重组不再局限于单个央企内部资产倒腾,而央企与央企之间的合并重组或成为新模式。

      

      两央企合并做强核电产业

      2月3日晚,中电投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电力、吉电股份、东方能源等齐发措辞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证实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的重组工作已经启动。公告称,近日就交易所问询事项书面函询了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中电投集团,公司同时收到中电投集团《关于联合重组事宜的通知》称,国务院国资委已通知中电投集团启动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联合重组的工作,具体方案待定,中电投集团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虽然此前多个渠道均透露两大核电央企整合事项获得决策层通过,不过3日晚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最终证实,无疑将进一步推高市场对于国资改革、央企集团整合的预期。此前,同样合并呼声甚高的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在2014年末最终成行,而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的整合,无疑再次显示出国家做大做强高铁、核电两张中国高端制造名片的决心。

      回查资料,中电投在规模上位居国内第五大发电集团,同时也是中国仅有的三家持有核电站运营牌照的央企,不过,与另外两家核电运营商——中核、中广核相比,中电投的核电设计与运营实力逊色不少。另一方面,国家核电是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受让方以及引进消化吸收的主体,同时也是国产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的技术创新方,但由于国家核电当初设立的目的主要在于引进与消化国际先进核电技术,所以并没有核电运营资格,在核电运营与盈利能力方面略显尴尬。近年来,业内对于两家央企优势整合、强强联手的预期与呼声甚高。

      “两个核电央企的整合此前一直是只打雷不下雨,真正让高层下定决心的,还是核电技术作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名片对外输出的战略地位已经变得空前重要,只有通过整合来避免内耗、实现优势互补,这个逻辑和南北车的整合如出一辙,南北车合并更强调避免内耗,而核电集团的整合更多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一位长期跟踪核电行业的私募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集团层面的整合对旗下上市公司的影响,也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内容。”该私募人士表示。

      

      合并之后如何登陆资本市场

      目前,中电投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上海电力、吉电股份、东方能源、露天煤业、中电远达。而国家核电旗下还没有上市公司平台。两大集团合并之后的核电资产如何登陆资本市场?投资者对此浮想联翩。上海电力等上市公司近期股价持续大涨即与此想象有关。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上述A股公司在中电投旗下已有不同的定位,如中电远达主要定位环保平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后直接通过注资中电投旗下某上市公司的方式登陆A股的可能性较低。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计划到2020年建成核电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3000万千瓦,相关核电集团无疑将进行较大规模的融资,其中,中广核已于2014年12月登陆港股,募资金额超过200亿港元。市场人士预计,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之后的新主体不排除独立启动IPO以实现规模庞大募资之可能。

      不过,注资预期也并非空穴来风,2011年7月,上海电力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电投等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用于收购中电投集团持有的禾曦能投公司的全部股权,禾曦能投公司的主要资产为江苏核电30%的股权、秦山三期20%的股权和秦山二期6%的股权。不过,由于市场环境的巨变导致股价与定增底价长期倒挂,该方案最终夭折。不过,上海电力于2015年1月30日发布过异动公告:中电投称,截至目前及未来三个月内,不存在重大事宜或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等重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