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尚福林:正调查研究推进商业银行法修订
  • 许罗德建议:
    建立黄金合作机制纳入“一带一路”
  • 项俊波: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有望年内落地
  • 戴皓:民营资本
    进入养老不应“双轨制”
  •  
    2015年3月9日   按日期查找
    3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两会特别报道
    尚福林:正调查研究推进商业银行法修订
    许罗德建议:
    建立黄金合作机制纳入“一带一路”
    项俊波: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有望年内落地
    戴皓:民营资本
    进入养老不应“双轨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戴皓:民营资本
    进入养老不应“双轨制”
    2015-0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两会报道组

      

      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公司董事长戴皓日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说,民营机构进入养老业不应“双轨制”,应予以公平的国民待遇。

      自200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戴皓先后提交了40多份提案,养老几乎是历次两会都要提及的内容。2015年,他又提交了《关于实施养老服务业体制改革的提案》。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戴皓畅谈了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冷暖。

      

      给予民营资本公平待遇

      记者:未来20年,中国人口的1/3将面临养老问题,社会压力很大。合众人寿是保险机构进入养老行业的先行者,作为民营企业,您为什么要提交这份提案?

      戴皓:随着国家对养老业的重视及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该领域。

      当前,养老市场存在公办和民办两种体制。公办的养老机构由政府投资,运营上享受各种税费减免以及财政补贴,还有一些“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不完整、不真实的成本参与市场竞争。

      以武汉一家纯照料型服务机构为例,2014年服务收入仅400万元,而人员工资、水电气等能源费用和各种税费的运营成本高达1300万元,净亏损900万元。这还不算设施投资5亿元的收益,如果按照5%的银行利率保守计算,又是2500万元的损失。综合折算下来,这家养老机构一年至少亏损3400万元。

      政府对公办养老机构的特殊优惠和补贴政策,直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扭曲”。不同主体的“双轨制”待遇,对市场不断形成挤压。民营资本的出资人,一方面,摩拳擦掌准备进军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养老产业;另一方面,现有民营养老机构普遍运营困难,步履维艰的现状又让民营资本因看不到投资的合理回报,望而却步。

      记者:公司未来在养老产业的布局有何规划?

      戴皓:除了武汉外,我们还在辽宁和广西布点,今后会根据情况适时推进。我认为,民营机构进入养老产业不应“双轨制”,应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

      

      民间资本营利性养老机构起步难

      记者:投资养老社区赚钱吗?

      戴皓:今年2月3日,国家十部委颁发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投入的养老服务业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但是,民间资本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起步阶段仍然很艰难。

      老人们觉得贵,而养老机构依然不能盈利。这涉及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问题。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三大支柱、三大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40%是国家出,40%靠企业年金等,20%靠个人商业保险。

      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以上,才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左右。根据老年人口的状况,单靠国家投入肯定不够,发动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十分必要。

      所以,这涉及体制改革领域。即按照政事分离的原则,政府要改变包建、包管的职能,按照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原则,对现有养老项目实行改革、重组。凡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应按照转变政府职能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养老服务。

      政府应把握好自己的监管角色,要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中撤出,从公共服务的供应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政策制定者和质量监管者,由合格的社会组织去负责养老服务的具体运营,彻底改变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状况。

      记者: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困境吗?

      戴皓:目前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非常艰难,除固定资产投入外,人力成本、能源费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构成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而由于市场需要培育,前期入住率不足,民营养老机构运营压力非常大。

      因此,建议政府,对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在其起步艰难时期,根据其运营难、生存难的情况,参照非营利性机构的政策予以优惠,使其渡过生存艰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