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两会报道组
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周小川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给出了利率市场化时间表:今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
而在去年两会期间,周小川曾表示利率市场化在1到2年内有望完成。
此外,周小川还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仍然是适度的。
对于资金注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观点,周小川表示不赞成。他说,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很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获得发展,但确实有个别金融产品会陷入纯粹投机性的目的,这要加以防范。
利率市场化条件已趋成熟
一直以来,央行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顺序,渐进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贷款利率管制已完全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已在本月1日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3倍。
央行在201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去年11月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展至1.2倍以后,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有所分化,存款利率初步形成分层。央行对此是乐见其成的。
央行分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易纲在记者会上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展到1.3倍以后,商业银行的定价出现了不同的阵营。大银行上浮得少一些,约在10%,中型银行上浮20%左右,小型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浮得多一些,在20%到30%。”
易纲还特别提到外资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约36%的外资银行执行的是基准利率,还有近40%的外资行上浮比例在10%多一些。基于此,易纲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越来越成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央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对上证报记者说:“这些年央行在做的,是一边放开利率管制,一边建立自身的利率体系和培育新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调控模式由单一依靠存贷款基准利率转向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与引导市场利率并重。在新的调控框架建立之前,老的框架还得部分发挥作用,但权重在下降。直到新的框架取代了老的调控方式,利率市场化就完成了。”
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配套制度。周小川表示:“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我个人估计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出台。 ”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变
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央行两度降息;今年2月,央行普降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辅以定向降准和额外降低农发行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在启用了降准降息这类“巨斧式”货币政策工具后,市场上也出现了“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解读。
昨日,周小川为人们观察货币政策取向提供了视角。他表示:“货币供应量,即广义货币M2是观察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央行调节了利率和准备金率,也使用了一些过去大家不太熟悉的货币政策工具,但量并不大,加总起来后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仍然是适度的,所以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
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末高1.7个百分点。受春节因素影响,流通中货币(M0)余额同比增长17.0%。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货币政策在往宽松方向发展。市场上老有误区,把央行的操作理解成货币政策转向的标志。事实上,中介目标的确定体现出货币政策取向,M2增速基本不变,就表示货币政策没有转向。”
2010年底,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至今未变。周小川解释道:“从文字描述看,货币政策包含5个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从紧。在操作中,每个范畴都有弹性,可左可右,但如果从一个提法转变为另一个提法,台阶还是比较大的。”
针对近来被热议的“通缩”和“资本外流”两大经济隐忧,央行也作出了回应。周小川表示:“观察物价的指标包括CPI、PPI和GDP平减指数等。PPI的连续负增长,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也有关系。对于物价走势,我认为要足够关注,但观察的时间段可以拉长一些。”
根据国家外汇局的数据,2014年第四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和遗漏)逆差5595亿元人民币,这至少是199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赤字,引发人们对资本大规模外流的担忧。
周小川说:“中国国际收支中的资金进出,大部分是有正常贸易和投资背景的。短期的、投机性的资金进出,即热钱也是存在的,但数量不多,不构成大的威胁。”
易纲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视角:“去年境内金融机构的美元存款增加1000多亿美元,今年1月份又增加400多亿美元,这是藏汇于民的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