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6:基金·人物
  • 经济转型进入下半场 中外智库怎么说?
  • 楼继伟:不能把社保缺口完全留给公共财政
  • 何立峰:“一带一路”应优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监管层引导上市公司
    形成正确市值管理理念
  • 深交所全方位支持
    贵州地方经济发展
  • 高虎城:外资依然看好中国
  • 金立群:亚投行将如期开张运行
  •  
    2015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经济转型进入下半场 中外智库怎么说?
    楼继伟:不能把社保缺口完全留给公共财政
    何立峰:“一带一路”应优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监管层引导上市公司
    形成正确市值管理理念
    深交所全方位支持
    贵州地方经济发展
    高虎城:外资依然看好中国
    金立群:亚投行将如期开张运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虎城:外资依然看好中国
    2015-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梁敏 ○编辑 谷子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外资依然看好中国,在选择中国,投资中国的潮流并没有改变。他同时称,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并没有改变。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上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再像以前那么友好,希望扶植更多的国有企业。还有的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恶化,一些外资对中国开始失去信心,有些开始撤离中国。

      对此,高虎城表示,“实践证明,外资依然看好中国,在选择中国,投资中国的潮流并没有改变。”

      数据显示,2014年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下降8%的情况下,中国利用外资仍是逆势而上,增长了1.7%,利用外资的规模首次成为全球第一位。

      高虎城指出,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并没有改变。今年的政策方向大体来说是三个领域。

      一是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重点是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开放;

      二是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我们全面铺开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制度,并将大幅下放鼓励类项目的核准权,随着大门的放开我们将把管理重点放在准入后的环节上,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完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提升外商投资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三是修订外商投资相关的法律,重点制定外国投资法,实现三法合一,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以负面清单为基础,分有重点的放开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减少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对外资的限制。最终的目的是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