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特别报道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
    会议决议公告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2015年3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B49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49版:信息披露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
    会议决议公告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15-03-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1.1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的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简介

      ■

      ■

      二、主要财务数据和股东情况

      2.1 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

      1、涉及净利润的数据及指标,采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涉及股东权益的数据及指标,采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益。

      2、投资资产=货币资金+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贷款+定期存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存出资本保证金+投资性房地产

      3、资产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4、总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资产资产减值损失-投资业务营业税金及附加+投资性房地产总收益)/((期初投资资产+期末投资资产)/2)

      2.2 截至报告期末的股东总数、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

      2.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方框图

      ■

      三、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1 董事长致辞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金融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本公司紧紧围绕“价值优先、规模适度、优化结构、注重创费”的经营思路,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聚焦价值、聚焦队伍、聚焦期交、聚焦个险、聚焦城区的“五个聚焦”发展策略,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绩。本公司在续期保费集中止收的巨大压力下,实现了业务发展稳中有进;加大中长期期交业务发展力度,实现了业务结构的显著优化;有效应对费率市场化挑战,实现了新业务价值的明显提升;坚持有效扩张的队伍发展策略,实现了销售人力和产能的强劲提升;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突破;在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经营风险的有效防控。公司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坚定自信地迈出了新的步伐。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457.73亿元,同比增长5.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2.11亿元,同比增长30.1%;每股收益(基本与稀释)为人民币1.14元,同比增长30.1%;一年新业务价值为人民币232.53亿元,同比增长9.2%。2014年本公司市场份额1约为26.1%,继续占据寿险市场主导地位。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22,465.67亿元,较2013年底增长13.9%;内含价值为人民币4,549.06亿元,同比增长32.9%。截至2014年12月31日,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94.48%。

      本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人民币0.40元(含税)的末期股息。上述建议尚待2015年5月28日(星期四)举行之2014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

      本公司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依托专业和规模优势,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经办、新农保等政策性业务以及农村小额保险业务,并为航天员、航天科技人员和超过16万名大学生村官提供保险保障服务。本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本报告期内给予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持续性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通过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向相关机构捐款人民币3,600多万元,主要用于助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致孤儿童;支持湖北郧西县和广西天等县、龙州县的扶贫项目;救助失独家庭;在辽宁省部分农村地区援建基层卫生院肾病透析室;为宁夏南部山区部分乡镇医院配备急救车和彩色B超医疗设备;支持为贫困地区女性提供“两癌筛查”及重大疾病保障等。

      2015年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的深入贯彻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险业将进入“大发展、大挑战、大调整、大分化”的新时期,行业社会地位将不断提升,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创新步伐将明显加快,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本公司将坚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的经营思路,在业务发展上实现提速,在“五个聚焦”上形成突破,在瓶颈性问题上进行攻坚,努力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迈向转型升级、做强公司的新征程。

      本公司将保持业务稳定增长,继续巩固公司市场领先地位;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新业务价值。公司将坚持以个险为主渠道,进一步加快中长期期交业务发展;努力提升团险渠道业务和效益贡献水平;继续加快银保期交业务发展,推进银保渠道转型;积极加强电销、网销和柜面直销等新渠道建设发展。公司将继续实施销售队伍建设战略性投入,持续推动传统营销队伍转型升级,高起点建设包括新型收展队伍、保险规划师队伍等在内的新型“大个险”队伍。采取更为积极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重点城市业务发展,巩固和提升县域市场竞争优势。积极深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推进渠道互通、业务互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建立高效产品研发机制,满足客户多方位的保险保障需求;建立前端多点受理、总部智能运营、省级共享作业的“睿运营”模式,建设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公司运营管理水平。严格依法合规经营,严防重点风险,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新国十条”带来保险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保险业发展已经从行业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本公司将充分把握政策机遇,主动作为,在行业新一轮大发展中赢得先机,本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政府合作,加快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等政策性业务发展,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积极跟进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落地进程,设计开发对接产品,抢抓市场机遇;进一步丰富养老险、健康险产品线,加快商业养老、健康业务发展,推进健康险专业化管理;积极探索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互动。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全体国寿人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快发展,凝心聚力求突破,不断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切实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继续秉承“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双成”文化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再创中国人寿新的辉煌而不懈努力。

      3.2 2014年经营情况综述

      2014年,本公司业务发展稳定增长,业务结构显著优化,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市场领先地位保持稳固。本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2.11亿元,同比增长30.1%;一年新业务价值为人民币232.53亿元,同比增长9.2%。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内含价值为人民币4,549.06亿元,同比增长32.9%。本报告期内,本公司已赚保费为人民币3,301.05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6%,其中寿险业务已赚保费为人民币2,855.74亿元,较2013年同期下降1.8%,健康险业务已赚保费为人民币326.24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34.9%,意外险业务已赚保费为人民币119.07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20.3%;长险首年保费较2013年同期增长1.4%,首年期交保费较2013年同期增长15.5%,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首年保费比重由2013年同期的35.05%提升至39.94%;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较2013年同期增长22.0%,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由2013年同期的52.40%提升至55.33%;续期保费较2013年同期下降1.4%,续期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由2013年同期的58.45%下降至56.82%。截至2014年12月31日,有效保单数量较2013年底增长11.3%;保单持续率(14个月及26个月)2分别达89.00%和86.00%;退保率3为5.46%,较2013年同期上升1.60个百分点。

      本公司个险渠道业务稳定增长,业务结构明显优化。本报告期内,个险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3.9%,长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8.3%,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8.7%,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17.0%;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分别为96.03%和68.36%,同比提高10.23和4.89个百分点;续期保费同比增长3.0%。持续推进有效扩张队伍建设策略,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本报告期末,保险营销员共计74.3万人,较2013年底增长13.8%。持续强化渠道专业化建设,产品策略和销售策划效果显著。

      团险渠道效益型业务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总体规模保持稳定。本报告期内,团险渠道总保费保持稳定,短期险保费同比增长12.7%,短期意外险保费同比增长14.5%。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创新服务领域,积极拓展高端医疗保险业务,有效推进大学生村官保险、计划生育保险、老年意外险等业务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共保、中俄旅游保险等国际业务。截至本报告期末,团险销售人员共计1.9万人。

      银保渠道积极应对监管政策新变化和市场竞争新挑战,加强产品创新,深化渠道合作,强化销售队伍建设,在保持一定的业务规模基础上,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期交业务,渠道转型发展初见成效。本报告期内,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下降7.3%,长险首年保费同比下降0.4%,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41.0%,五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98.5%。截至本报告期末,银行保险渠道销售代理网点6.1万个,销售人员共计7.1万人。

      2014年,国内资本市场股债双牛,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蓝筹股估值显著提升。本公司主动应对资本市场环境,持续推动投资品种和渠道多样化,努力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投资组合方面,加大了权益、其他金融产品和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力度;投资管理方面,实质性推进境内外市场化委托投资,推动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的多元化;地域方面,探索境外投资模式,稳妥推进海外商业不动产项目投资和公开市场策略试点。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投资资产达人民币21,009.54亿元,较2013年底增长13.6%;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13年底的47.25%降至44.77%,定期存款配置比例由2013年底的35.93%降至32.85%,权益类投资配置比例由2013年底的8.38%升至11.23%,债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等金融资产4配置比例由2013年底的3.14%升至4.32%。本报告期内,息类收入稳定增长,净投资收益率5为4.71%;价差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上升,资产减值损失显著下降,总投资收益率为5.36%,包含联营及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在内的总投资收益率6为5.45%;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7为8.56%。

      2014年,本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司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先后推出防癌保险等41款新产品,其中6款产品在行业评比中获奖。创新销售模式,通过创新产品组合策略,有效推动了主力产品的销售;通过开展客户服务增值活动,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有效推动了长期期交业务快速发展和价值提升。加强渠道创新,开展柜面直销试点,全系统实现柜面销售新单保费超过人民币30亿元。服务和技术创新有序开展,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入,以网站服务、手机app保单服务应用为核心的e宝账项目上线推广,短期险电子保单全面应用,国寿e家用户达71万人,云助理注册用户达到47万人;智能理赔平台上线,理赔平均处理时效提速8.9%;推进“95519”呼叫中心归并扩大试点,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开展“两核”区域集中试点,优化了运营管理模式;举办服务体验活动,优化58项服务流程,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加快推进投资管理机制创新,境内外市场化委托顺利“破冰”,首批选定境内15家及境外8家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不同风格投资组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本公司持续遵循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并坚持组织开展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保监会《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的遵循工作;同时,公司以美国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为依据,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对标,以适应新框架要求。公司持续遵循保监会《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梳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强化风险偏好体系的向下传导机制,开展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及操作风险管理量化分析工作,加强对重点风险领域的防范能力。

      3.3 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3.3.1 营业收入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已赚保费

      1、寿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寿险业务已赚保费同比下降1.8%,主要原因是公司主动控制趸交保费规模以及续期保费下降。

      2、健康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健康险业务已赚保费同比增长34.9%,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健康保险发展力度。

      3、意外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意外险业务已赚保费同比增长20.3%,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转型发展力度,实施积极的财务政策,加大队伍投入,基层公司拓展业务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保险业务收入业务分项数据: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保险业务收入渠道分项数据: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

      1、其他渠道主要包括大病保险业务、电销等。

      2、保险业务收入渠道分项数据按照销售人员所属渠道统计口径进行列示。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前五家及其他分公司情况: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保费收入前五位的保险产品经营情况: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

      1、标准保费按照保监会《关于在寿险业建立标准保费行业标准的通知》(保监发[2004]102号)及《关于<关于在寿险业建立标准保费行业标准的通知>的补充通知》(保监发[2005]25号)文件规定的计算方法折算。

      2、康宁终身保险已于2008年停售,保费收入均为续期保费。本公司于2009年开始销售国寿康宁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投资收益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

      本报告期内,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同比增长92.0%,主要原因是股票规模大幅度增加,股票、债券价差收入以及债券利息收入较高增长所致。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

      本报告期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同比增长7.2%,主要原因是债券利息收入及基金价差收入增加。

      3、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

      本报告期内,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2.2%,主要原因是公司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增加高等级信用债和金融债配置力度,利息收入增加。

      4、银行存款类利息

      本报告期内,银行存款类利息同比增长6.9%,主要原因是一般定期存款配置规模小幅增加。

      5、贷款利息

      本报告期内,贷款利息同比增长41.0%,主要原因是保户质押贷款业务规模增加,以及公司加大债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等投资品种的配置力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本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交易性股票配置规模大幅度增加及市值上升。

      汇兑损益

      本报告期内,汇兑损益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币借款计价货币贬值影响。

      其他业务收入

      本报告期内,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主要原因是公司推进代理业务发展,代理财产险公司业务手续费收入增加。

      3.3.2 营业支出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退保金

      本报告期内,退保金同比增长50.6%,主要原因是受资本市场和理财产品等多种因素影响,银保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

      赔付支出

      1、寿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寿险业务赔付支出同比下降26.6%,主要原因是寿险业务满期给付减少。

      2、健康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同比增长56.0%,主要原因是健康险业务规模增长。

      3、意外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意外险业务赔付支出同比增长14.4%,主要原因是意外险业务规模增长。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本报告期内,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同比下降0.4%,保持稳定。

      保单红利支出

      本报告期内,保单红利支出同比增长35.0%,主要原因是分红账户投资收益率上升。

      营业税金及附加

      本报告期内,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长47.4%,主要原因是投资业务应税收入增加。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本报告期内,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增长5.7%,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结构优化,期交首年业务佣金支出增加。

      业务及管理费

      本报告期内,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2.4%,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强费用管控,有效抑制管理费用增长。

      其他业务成本

      本报告期内,其他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6.2%,主要原因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规模增加而导致利息支出增加。

      资产减值损失

      本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69.8%,主要原因是符合减值条件的权益类投资资产减少。

      3.3.3 利润总额8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1、寿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寿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1%,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增加。

      2、健康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健康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7%,主要原因是业务规模增长及投资收益增加的影响。

      3、意外险业务

      本报告期内,意外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4.3%,主要原因是业务规模增长及业务质量改善。

      4、其他业务

      本报告期内,其他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8%,主要原因是子公司投资收益增加及联营企业净利润增长。

      3.3.4 所得税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78.88亿元,同比增长77.5%,主要原因是应纳税所得额与递延税款的综合影响。

      3.3.5 净利润

      本报告期内,本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22.11亿元,同比增长30.1%,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增加以及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的变动影响。

      3.4 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3.4.1 主要资产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定期存款

      截至本报告期末,定期存款同比增长3.9%,主要原因是一般定期存款配置规模增加。

      持有至到期投资

      截至本报告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同比增长2.8%,主要是公司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增加高等级信用债和金融债配置规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截至本报告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比增长23.6%,主要是公司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增加高等级信用债和基金配置规模。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截至本报告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比增长55.3%,主要是交易性股票配置规模增加。

      货币资金

      截至本报告期末,货币资金同比增长120.2%,主要原因是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贷款

      截至本报告期末,贷款同比增长40.3%,主要原因是保户质押贷款业务规模增加,以及公司加大对债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等投资品种的配置力度。

      投资性房地产

      (下转B5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