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斐
坊间有那么些广为流传的段子, 比如:1、中国汽车:四个轮子,两个沙发,一个铁壳;2、中国电脑:一个外壳,一堆配件,一个包装;3、中国科技:一堆山寨,一堆赝品,一堆伪造。这些偏激的段子笑中带泪,背后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而那边厢,早有大堆人马打飞的全球扫货,买买买:日本电饭锅,意大利鞋,美国手机等等等。
就算是中国制造,隔壁家的似乎也是更好。世界工厂?谁的世界工厂?
再比如:张江男问科比:“你为什么这么成功? ”科比:“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是什么样子吗? ”张江男:“知道,一般那个时候我还在写代码,怎么了?”。再比如:曾经有个too young too simple的小姑娘想学天体物理学,直接被父亲大人鄙视“学工科有什么前途”,于是走上了金融的不归路(现身说法,捂脸中)。
如果说曾经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得不变。从东莞到富士康,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强势的中国制造前所未有的弱势,举步维艰。每年年初的招工难和用工难一次次的证明,他们正在以一种逃离的方式离开了生产线,离开“低端”的制造业。
可是,制造业真的应该低端吗?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很早就说过:“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但结果却得到了140个字符(指twitter)。” 时代的潮流最终证明,在物质没有极大丰富的时候,会飞的汽车比繁荣的社交网络更重要。不过这时候,140个字符和汽车也许应该一起飞了。互联网,大数据将为下一轮的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从概念上说,工业4.0就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具体可以分为三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换句话说,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是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个性化。
当然,还要有工程师啊!机器人灵巧,工程师机智,这样搭配才好干活不累嘛。
闲话少叙,牛市里,概念股才是正经事。会议纪要刚刚公布,市场就开始了躁动,26日早盘华中数控、山东威达、艾斯顿应声涨停。
一大波券商研报同时袭来,国泰君安表示,互联网端可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及数据分析三个环节来挖掘投资标的,主要包括:通信行业的光环新网(借助云计算虚拟化实现战略升级)、中恒电气(能源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东土科技(工业以太网并布局机器数据分析)、东方国信(电信大数据、布局钢铁冶金信息化)以及佳讯飞鸿(立足指挥调度系统和防灾传感网络,布局工业数据分析)。另外在智能制造领域,由设备供应和实际应用出发捕捉机会。主要受益标的:科远股份(智能制造、布局C2M即顾客对工厂平台),机械行业的美亚光电(工业4.0色选机)、康力电梯、巨星科技(服务机器人爆发),家电行业的青岛海尔(工业4.0应用典型)。
不过在上市公司抢滩的人潮涌动之后,问题还是不由得不问:蓝海还是红海?做加法真的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