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提升影响力
|
——读《权力与领导:如何影响他人,怎样激发正能量》
⊙夏学杰
你影响他人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职位或头衔?如果你的职务或头衔没了,他人还会听你吗?这是詹姆斯·克劳森在《权力与领导》出的一道思考题。这的确是个问题,很多官员就是靠手中的权力来控制属下的,倘若他失去权力,可能干脆没人听他的,他的“工作能力”可能立即崩溃。
在克劳森这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约翰逊与希金斯工商管理教眼里,“领导者”并非就是指居于领导职位的人。“我们遇见过许许多多拥有领导头衔的人,这些人其实并不是战略思考者,他们没有多少影响力,也不清楚他们的愿景或者如何实现愿景!历史上一些最有力的领导者,例如特蕾莎嬷嬷、耶稣和甘地,从来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却拥有亿万追随者。同时,有些身居高位的人却被视为软弱无能的领导者,没有什么影响力。我们可以把执掌权力职务的人称为‘当权者’。而他们是否是领导者则取决于他们的观点。”
克劳森的研究方向包括领导学、组织变革、组织领导、组织绩效、职业生涯管理。他长期为惠普、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安永、汉莎航空、美国全国州议会会议等企业和组织担任顾问,他说他写这本书“目的不是历数现有的各种领导理论,供读者了解和背诵考试所需的知识,而是为学习领导的读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影响他人的模式。” 所以,他在开篇第一章就明确提出他的领导观:领导就是管理能量,管理你自己的能量,然后是管理周围人的能量。自我领导包含这样一种认知,即要改变周围的世界,必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的交流方式及对世界是什么样子及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看法。他随即提出领导的三个层次,即根据人类行为的三个层次——看得见的行为,有意识的思想,对世界是什么样子及应是什么样子的潜意识、半意识或潜意识的价值观、假设、信念和期望——相对应得出领导的三个层次。大多数组织的领导者只关注第一层次,忽略二、三层次。第一层次领导只关注行为,而忽略大多数人的两大动力来源:他们的思想及信念和感受。
行为科学当属第一层次领导,行为科学只关注行为,将领导行为大而化小。日本行为科学管理所所长石田淳在《带人的技术》中说过:“公司的经营成果来自于所有员工的‘行为累积’,如果想改变这样的结果,只能改变员工的‘行为’。反过来说,只要能改变员工的行为,就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克劳森极为推崇第三层次领导,认为识别和影响他人的价值观和基本假设,可能比第一层次领导强大得多。但他并非排斥第一层次领导,认为第一层次领导是有效的,并且将长期存在。“第一层次领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很奏效——它引领工业时代并且造就了很多为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大型企业。第一层次领导给管理者一种直接的成就感。管理者能看到员工的所作所为,不必担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本质上讲,第一层次领导是看得见的;你能看到员工的所作所为,大多数员工能看到不响应领导会有什么后果。在一个相对秩序化的世界里,如果你有足够的权力,第一层次领导就能产生足够的效力。”不过,第一层次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在过去两百年里,很多当权者只关注在第一层次领导看得见的行为。这种做法带来的糟糕结果是,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讨厌去上班,工作时缺乏能量、毫不投入。”笔者以前就遭遇过一个文化程度和业务能力低且蛮横霸道的上司,上班如煎熬。正如我的一个同事所言:不就是每天八小时嘛,我忍了!
初看这三个领导层次说,可能会感觉克劳森在唱高调,其实,这是环境使然。我们正处于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重大管理范式转变之中,这种转变在改变卓有成效的领导者的涵义。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接受海量信息,以往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家长式领导,那种忽悠和控制,真的不灵了。“控制正在让位于协调,协调意味着尊重潜在的信念和价值观。”世界日趋多元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看不惯领导的做派,不等被炒鱿鱼,当属下的先自己辞职了。“在工业时代,你可以让人们完全不知道选择的存在,而在信息时代,穷人会知道他人是怎样生活的,因此也就知道自己能够怎样生活。”同时,实施第三层次领导亦是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在信息时代,成功的组织会向工业时代的非营利组织借鉴经验,理解人们为什么只拿微薄的薪水甚至不拿薪水却仍愿意尽最大努力勤奋地工作。这些第三层次企业知道为何要鼓励员工自愿努力工作,知道如果他们不能成功激发员工自愿努力工作,他们就会越来越落后于竞争对手。
“行为科学管理法”主张,无论是谁、在何时或何地使用其方法,都能创造出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管理成效和管理者的素质无关。人不能等同于机器,尊重每一个个体,才是管人的长远之道。在笔者印象中,西方管理崇尚科学、理性,而克劳森此书充满了人文色彩,可视为对西方现代管理的反思和纠偏。第三层次的领导者,首先是爱学习的人。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宽阔的视野,是很难做出战略决策的。“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是战略思考者和变革过程的掌控者,并且拥有坚实的道德基础。”克劳森对道德基础的重视,值得称道。做事,说到底是个做人的问题:“你的个人领导源于你的核心信念、价值观和假设。事实上,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你是什么样的领导者。”这层意思,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表达过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服人,以才掌控,这显示了中西文化的相通性。
其实,想成为有影响的人,不一定非要有领导职位。《大学》里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己和家庭就是舞台,先修身,再齐家,在笔者看来,能把这两件事做明白就已是很了不起。人并不缺少影响他人的机会,最缺少的是影响的质量。正如孔子所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