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该制造业先行先试
  • App:有多少美丽就有多少哀愁
  • 在上市公司
    扎堆更名的背后
  • 全球金融公共产品迈入范式转换新时代
  • 社保基金投资地方债
    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
  •  
    2015年4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该制造业先行先试
    App:有多少美丽就有多少哀愁
    在上市公司
    扎堆更名的背后
    全球金融公共产品迈入范式转换新时代
    社保基金投资地方债
    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上市公司
    扎堆更名的背后
    2015-04-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黄湘源

      上市公司更名看起来似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然而,却凸显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大道理。

      不是吗?一年多前的湘鄂情更名“中科云网”时,细心的人们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其中文注册名称虽然更改了,而其新公司章程中的公司英文名称却未变,也就是说,变更公司名称和业务范畴,表面上是湘鄂情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面深度合作,实质上,深陷债务危机的湘鄂情自顾不暇,把握所布局的这些板块业务前景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事态后来的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今天是ST湘鄂债兑付日。中科云网上周四公告称,截至4月1日,仅筹集到偿债资金1.61亿,存在2.41亿资金缺口。风雨飘摇中的中科云网或很快将成为在国内债市首家违约的上市公司。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今年共有64家A股上市公司变更了股票简称,前3个月更名数量已达去年全年的近40%。而其中非因ST更名的有38家之多。而在公司更名后,持股30天的平均涨幅可达10.07%,持股20天的上涨概率达68.57%。爱使股份从3月13日更名“游久游戏”,起,股价连续上涨多日,累计涨幅超过30%;科冕木业4月2日宣布更名天神娱乐,公司英文证券简称由“KMMY”变更为“ZEUS”(宙斯),当日股价几乎一字涨停。但部分公司更名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误导投资者,甚至不乏内幕交易。以制造烟花著名的“熊猫烟花”公告称,公司拟更名“熊猫金控”,瞬间变为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此事引发上交所两度发函询问。此前,ST天龙更名为山水文化、远东电缆更名智慧能源时,也都曾收到过交易所的问询函。

      上市公司更名只是表象,其背后无论是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重组,还是为了追逐与互联网、手游等时下热点沾边的相关概念,股票简称变更所带来的投资效应均不可小视。上市公司对股票简称更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不仅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判断,个别公司出于炒作题材的动机,刻意炮制相关的题材信息,忽视了对相关风险和事实依据的如实披露,故意给市场炒作留下空间,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操纵股价的市场违法行为留下太多的空间。这样的事例,以往并非少见。

      最近频繁发生的上市公司任性更名,与注册制改革的临近不无关系。注册制不仅是相关操作机制的顺势变迁,更是我国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文化和游戏规则的主动纠偏。也就是说,注册制在改变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注册制改革推进以后所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变化,不如说更多是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主动纠偏所体现和反映出来的结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IPO审核逐渐由实质性审核更多向形式审核的转变,人们对信息披露要求的理解不仅没有与时俱进,反而还有太多本不应有的误解。在注册制改革前夕的任性更名,正是如此。由于监管层此前并无对公司更名的明确限制,无论是否正在实施资产重组,还是上市公司未来是否有可能面临着主营转型,只要经上市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到工商局变更登记即可,手续非常简单。更名的无节制和监管的马后炮,不仅反映了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机制方面的某些制度性缺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很有可能正是近期某些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操纵股价行为借机大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等到发现有一些上市公司的更名可能涉及重大重组,或更有可能利用更名迎合市场热点题材炒作时,再来监管问询,岂不为时晚矣?

      说到底,注册制改革不仅仅是审核流程、审核机构的变化,更多的是整个制度、文化、理念、游戏规则的系统性、根本性、实质性变化。而注册制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在公平正义的游戏规则基础上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从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投资者的回报,真正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保证信息披露为本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是有效监管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交易所采取问询函等强化信息披露的手段介入监管,要求更名的上市公司充分披露说明更名原因的有效信息,如更名依据、简称与公司经营的相关性和合理性、未来规划等,显然非常必要。

      看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现状,不妨先从整顿上市公司更名现象开始。为了不让上市公司的任性更名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透明性、及时性,甚至掩饰和掩盖躲在其背后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股价操纵等违法违规现象,对更名过程中疑点太多的问题有必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在注册制条件下,IPO审核的重点,是信息披露形式上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而这,不仅不等于不审核,而监管的转型,也只是说不再是行政管制,也不是调控市场,而决不意味着可借市场化名义对那些并没有真正达到完整、准确、及时要求的信息披露放任自流,更不意味着在注册制改革前夕,可对上市公司任性更名背后那些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股价操纵等违法行为不予追究。

      (作者系资深市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