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 首只分级母基金将面市 银华H股13日挂牌T+0交易
  • 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
    美元短期吸引力下滑
  • 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爆 华商量化进取一天结束募集
  • 互联网化迫在眉睫 信托广招互联网金融人才
  • 大公国际P2P评级遭遇叫板
  •  
    2015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首只分级母基金将面市 银华H股13日挂牌T+0交易
    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
    美元短期吸引力下滑
    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爆 华商量化进取一天结束募集
    互联网化迫在眉睫 信托广招互联网金融人才
    大公国际P2P评级遭遇叫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试水两年 保险资管“产品化”雏形初现
    2015-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在群雄并起的大资管时代,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虽属于姗姗来迟者,但自两年前重启产品业务试点以来,“产品化”雏形已经初现。上证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的内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行各类资管产品378个,累计发行规模超过1.1万亿元。

      不过,保险资管机构若想从内部托管人转向全面的财富管理人,仍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从记者实际调查来看,跨界竞争已成为资管业新常态,但与信托、券商资管等相比,保险资管产品存在基础资产投资范围较狭窄、行业集中度较高、缺乏交易流通机制等“先天局限”。

      这也意味着,保险资管公司不能单纯依靠委托人的购买力,而更应提升项目深挖能力和主动营销能力。与此同时,保险资管产品的发展也亟待顶层设计的出台。

      

      发行规模超1.1万亿

      近年来,金融业一批政策藩篱被逐步击破,令原本各自为政的资管行业由分割走向共融,也将习惯了丰衣足食的保险资管公司逼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即由原来的集团和行业内部托管人向全面的财富管理人转型。

      在这过程中,产品化势在必行,这是检验保险资管公司竞争力的注脚,更是开拓利润来源的利器。自两年前重启业务试点以来,尤其是2013年保监会推行保险资管产品注册制改革以来,保险资管产品发行速度和规模出现明显抬升之势。这从本报独家拿到的一组数据中便可窥一二。

      截至2014年底,保险资管机构累计发行各类资管产品378个,累计发行规模超过1.1万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11%左右。其中,2014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共注册各类保险资管产品175个,注册规模达37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9%和2.5%。

      规模放量背后,是明显改善的投资者结构。上述内部数据显示,在2014年保险资管机构发行的各类资管产品中,保险机构认购金额为1567.6亿元,占比68.6%,较2013年下降20.8个百分点;业外机构认购金额大幅增长,来自银行、企业年金、财务公司等业外机构的认购金额占比大幅增至31%。

      这也意味着,发行人母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业内其他保险机构、保险业外机构的认购比例,呈现“三分天下”格局。这一改过去保险资管机构发行产品“内部消化”的单一格局,对于保险资管的利润结构有一定的改善提升作用。

      

      差异化经营格局初现

      从产品属性来看,目前保险资管产品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这几类。尤以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增长较快,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有业内人士提供的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注册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个数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7.7%和41.7%。此外,股权投资计划异军突起,全年注册计划11个,注册规模同比增长30.5%。相比之下,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均有所下降。

      从投资项目地域分布来看,债权投资计划产品覆盖了29个省份,其中西部地区注册项目数量同比增加一倍;从投资行业来看,2014年投资保障房、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11个,注册金额203.5亿元,较2013年投资项目数增加6个,规模同比增加24.1%,对民生项目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然而,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据记者了解到的行业数据显示,从注册产品数量看,平安资产、太平洋资产、太平资产3家公司的注册产品数量合计占比达50.3%;从注册规模看,平安资产、人保资本、太平洋资产3家公司的注册规模合计占比达52%。

      不过,差异化经营格局已初显。“从目前来看,太平洋资产在不动产债权计划、华泰资产在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人保资本在股权投资计划的聚焦经营初见成效。”一位业内人士点评道。

      

      流动性待盘活

      其实,不遗余力向全面财富管理人转型的,又何止保险资管一类机构。“金融机构纷纷涌入资管市场,跨界竞争成为新常态,未来竞争加剧是肯定的。”一位保险资管业人士直言,受政策即将松绑所推动,券商、信托在发行资产证券化等产品上也都在发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并非危言耸听。虽然整个保险业资产体量庞大,但在类投行业务领域,保险资管仍算是“新兵”。另外,相比券商专项资管产品等,保险资管产品仍缺乏交易流通机制,盘活保险资管产品流动性的呼声此起彼伏。据记者了解,保险资管产品流通机制目前正在监管内部推进,去年成立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将担当这一重任,目前正在做保险资产集中登记托管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开发工作,以提升保险资管产品的流动性价值。

      除此以外,来自业内人士的建议是,保险资管行业若要形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的保证。“目前规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不高,亟待顶层设计和上位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