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全球审计报告改革造福使用者
  • 近期货币政策调整
    与QE政策迥然不同
  • 人民币离SDR还有多远
  •  
    2015年5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宏观
    全球审计报告改革造福使用者
    近期货币政策调整
    与QE政策迥然不同
    人民币离SDR还有多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离SDR还有多远
    2015-05-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郭濂 李慧勇

      

      2015年下半年,IMF将对人民币加入SDR进行新一轮的评审。目前的SDR货币篮子缺少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而人民币加入SDR可以极大地提高其代表性和合法性,这是我们面临的有利环境。加入SDR可以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倒逼国内金融领域的改革,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人民币与SDR的标准还有一些距离,为了积极推动人民币加入SDR,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而且要积极争取IMF和美国的支持。

      人民币加入SDR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2010年,人民币就积极寻求加入SDR,但未能如愿,而今年则是人民币第二次尝试加入SDR。之所以政府要如此积极地推动人民币加入SDR,是因为它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加入SDR可以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首先,人民币加入SDR可以得到IMF180多个成员国的官方认可。这有助于增强持有人民币的信心,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可接受性和金融便利性,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其次,SDR属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与规则的一部分,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跻身全球主要货币之一,也意味着我国对现有国际规则的承认与接受,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二)人民币加入SDR可以促进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加入SDR可以降低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的成本,增强外界使用人民币的信心和热情,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三)人民币加入SDR可以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加入SDR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货币“可自由使用”,因此,加入SDR可以倒逼国内资本账户的开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以及汇率制度的调整,并提升金融体系的监管效率。

      (四)人民币加入SDR可以改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加入SDR,可以提高SDR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撬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最终实现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但是,人民币加入SDR也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加入SDR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民币就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全球储备货币主要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该货币的接受程度。目前,可以将货币是否被纳入IMF的COFER数据库单独统计作为储备货币的一个参考标准。譬如,瑞士法郎虽然没有进入SDR,但却是储备货币;日元虽进入了SDR的货币篮子,但由于经济低迷,2014年第四季度,日元在已分配的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仅为3.96%。

      其次,人民币加入SDR,可能会提高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风险。加入SDR,需要加快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的建设和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可能放大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动荡,金融资本跨境流动频繁的情况下,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带来的风险必须提前防范。

      最后,人民币加入SDR之后,中国需要在国际经济中承担更多的责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的上升,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坚挺;人民币加入SDR要求我国做遵守国际规则的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的义务,譬如在经济紧张时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权衡利弊,人民币加入SDR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但是在积极将人民币纳入SDR的过程中,也要对可能出现的挑战有所准备,加强监管,防范金融和经济风险。

      人民币加入SDR:机会与不确定性并存

      (一)中国已逐步接近SDR的标准,但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目前,在货币的“可自由使用”方面,以下因素有利于人民币加入SDR。

      1、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显示,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也是全球第五大最被广泛使用的交易货币。

      2、全球有近15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包括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卢森堡、吉隆坡、悉尼、多伦多、多哈、苏黎世和霍尔多斯。从流动性角度来看,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先后与30个境外货币当局签订了总规模超过3.11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离岸人民币存款超过2万亿元,且离岸人民币债券和其他人民币资产市场蓬勃发展。

      3、从即期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交易量来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13年人民币现货和衍生品市场日均交易额达1200亿美元,其中离岸衍生品市场日均交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上述交易额在2013年之后均进一步增长。

      4、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快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工具指标要求外国可以自由购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金融资产。我国已于2013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而存款利率的上限也有望在今年放开,利率的市场化有望基本实现。

      但以下两个方面对于人民币加入SDR谈判不利:

      1、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还有一定差距。根据《IMF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2012》,在资本账户分类的40个小项中,我国不可兑换的项目还有5项。它们分别是非居民在本地出售或发行货币市场工具、非居民在本地出售或发行集合投资证券、非居民在本地购买衍生品及其他工具、非居民在本地出售或发行衍生品及其他工具以及个人跨境投资。而部分可兑换的有21项,占比超过50%,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证券的购买;货币市场工具的购买;居民在国外购买、出售或发行衍生品及其他工具;商业信贷、金融信贷;居民在国外购买以及非居民在本地购买房地产等方面。基本可兑换的有13项,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证券的出售或发行;集合投资证券的非居民本地购买以及居民在国外出售和发行;担保、保证与金融背书;直接投资清盘等方面。

      2、人民币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还是较低的。IMF统计了各类货币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2014年第四季度,在已分配的官方外汇储备中,SDR篮子货币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美元62.88%,英镑3.8%,日元3.96%,欧元22.21%。尽管没有直接公布人民币的数据,但可能包含人民币的“其他货币”所占的比重仅为3.14%。

      为了积极促成人民币加入SDR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当然,资本账户的开放也不意味着各项目都要完全自由兑换。在路径选择上,应首先放松资本项目中不可兑换项目的管制,并且需要积极防范风险。按照周小川行长近期在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的发言,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为个人投资者跨境投资创造渠道,包括开展具有试验性质的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计划;2、引入深港通,允许非居民在境内市场上发行除衍生品之外的金融产品;3、取消多数情况下外汇管理的事前审批,建立有效的事后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4、进一步采取措施方便海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5、通过扫除不必要的政策障碍和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努力进一步便利人民币的国际使用;6、采取必要的步骤健全风险防控。

      鉴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的开放仍会继续推进,在2015年下半年IMF审议SDR货币篮子前,相关措施也会陆续出台。这些措施的影响以及中国在推进人民币自由使用方面的诚意,都会对人民币加入SDR产生积极意义。

      (二)加入SDR需要积极寻求IMF和美国支持

      由于IMF没有公布量化的货币可自由使用的标准,并且新的RAC标准还强调IMF可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定性的评估,IMF理事会有权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对达标与否进行判断,因而该标准的主观性很大。从SDR的历史来看,日元在1980年之前就已经进入了SDR货币篮子,而日本在1980年才基本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则是在1998年。

      因此,货币可自由使用的标准并非没有回旋的余地,各方对于人民币加入SDR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路透社援引欧元区央行消息人士称,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均有意将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中,唯独日本同美国态度谨慎。而IMF自身对于人民币加入SDR也持积极态度。

      由于目前美国在IMF的投票权重为16.76%,而IMF重大事项的通过需要得到成员国85%以上的支持率,美国事实上享有IMF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因此,人民币加入SDR关键是要征得美国的同意,这一问题要放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

      从SDR自身来讲,198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从未进入SDR的货币篮子,弱化了SDR的代表性和合法性。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提高SDR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是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人民币在2015年有较大的机会加入SDR,但是也面临着不确定性。应通过加快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以及加强与IMF尤其是美国的谈判,使人民币早日加入SDR。(郭濂系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慧勇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