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下一个支撑世界新变革的创新点在哪里?
  • 披沙录
  • 并购外企:
    中国如何独辟蹊径
  •  
    2015年5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书评
    下一个支撑世界新变革的创新点在哪里?
    披沙录
    并购外企:
    中国如何独辟蹊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披沙录
    2015-05-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创业,生与死》
      日本IT界传奇人物的破产告白
      (日)板仓雄一郎 著
      黄悦生 译
      后浪出版咨询策划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4月出版
      《好奇者的经济学》
      (美)罗伯特·索洛
      詹尼斯·默里 编
      叶心可 译
      漓江出版社
      2015年6月出版
      《莱布尼茨传》
      (明德书系·大师传记馆)
      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 著
      宋 斌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年3月出版
      《一瓢纽约》
      张北海 著
      世纪文景出品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4月出版

      ■披沙录

      1997年之前是日本IT界炙手可热的金童、比尔·盖茨的事业伙伴,1997年公司破产,负债高达37亿日元,从天堂掉进地狱,而在1997年后又成了涅槃重生的励志偶像:本书作者板仓雄一郎就是站在那个时代风口浪尖的人。本书是他创业生涯的体检报告,从意气风发的创业之初到的失意破产,沉沉浮浮十五年,经历了日本经济史上的三大热潮:风险投资、互联网和日本金融市场改革。而他的得失荣枯也与这三大热潮息息相关。他的失败不只是个人的失败,还是那个泡沫时代的注脚。短短两年,他经历了人生的顶点和谷底,也为我们注解了那时日本经济的盛衰。虽有时局不利的无可奈何,板仓雄一郎却没有将一切都归于时代之误,而是彻底检讨了自己的失败:误判市场环境、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疏于社内交流……希望他这本书能开日本“失败案例分析”之先河,为后来者提供可实际参考的价值。

      这是一本由保罗·克鲁格曼、弗农·史密斯、彼得·戴蒙德等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当代经济学领域风云人物面向普通读者而撰写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它让我们见识到,当最聪明的脑袋运用经济推理来研究重要议题时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根本目的是为大小经济问题提供条理清晰的推理以及系统性观察。这12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颇有建树。他们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从他们认为有趣而实用的经济学问题入手,就不同经济学问题各自奉献一篇言简意赅、分量十足的文章,撇开深奥的术语和乏味的数据分析,直面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解剖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与失业、养老保障、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政策连贯性等一系列热点问题。

      近几十年来,通过将文本复原到其所属的思想与历史语境中,莱布尼茨研究在消除误解、纠正失衡,找出多种方法来展示其不同思想侧面的相互契合及共同发展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在这个背景下,莱布尼茨那些表面上异质的活动的完整的统一,第一次变得那么清晰。接受法学教育,先后被聘为法律顾问、图书管理员,莱布尼茨却在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及形而上学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而他本人却将他的终极志向锁定在伦理学和神学上,并且将这些理论上的关切同政治、外交及范围同样广泛的实践方面的改革结合在了一起:司法、经济、行政、技术、医学以及基督教。这部具有开创性的传记作品,不仅从广度和深度上全面考察了莱布尼茨的这些理论兴趣和实践,而且首次将其整合为一幅由这位独特思想家其所经世事交织而成的统一的画像。

      阿城,陈丹青,张大春,王安忆,李安、张艾嘉、罗大佑、李宗盛、陈升都是从张北海的客厅认识纽约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张北海就是纽约,少了张北海的纽约,任何人的纽约都是不完整的。张北海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到达纽约定居至今。陈丹青称他为纽约蛀虫。在台湾,他名气很大。这当然不是因为叶嘉莹是他的中文老师、张艾嘉是他侄女,也不是因为他在美国华人圈中的“江湖地位”,而是因为其为人为文的风度。本书精选张北海写纽约的散文50篇,配有百幅彩图。这不光是一本讲美国讲纽约的文化读本,虽有旧物,但丝毫不老,更是能体现出一个妥帖平易恬淡的人,一个写“无用之物”、视角独到、让人着迷的老嬉皮。牛仔裤,炸酱面,火鸡,生蚝,纯麦威士忌,在张北海笔下,纽约每一角,都有来历和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