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9:艺术资产
  • 10:评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公募基金
    还值得持有吗?
  • 公募基金王者归来
  •  
    2015年5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公募基金
    还值得持有吗?
    公募基金王者归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募基金
    还值得持有吗?
    2015-05-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赵明超

      

      尽管本月初大盘到调整,但是上证指数在下探之后又快速飙涨到4600点以上,而创业板也跃居到3500点左右,在市场大幅飙涨的情况下,基金是否还值得持有?投资者或许可以从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得出答案。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1月初至5月24日,大盘从2700点涨到4100点左右,涨幅近5成。而年内大盘涨幅为44%,创业板指数涨幅为139%。由于2007年创业板指数尚未推出,市场年内整体涨幅同前一轮牛市相当。

      从数据看,在上一轮牛市中,从2007年初至当年5月12日,187只偏股基金中,有72只收益超过50%,占比为四成左右;其中,华夏大盘精选收益117%,是当时仅有的年内翻倍基金。而从今年基金的表现看,整体业绩已经远远超越了在2007年时的表现。

      上一轮牛市行情显示,公募基金的表现依然值得期待。数据显示,从2007年7月底的4300点左右到当时的10月16日的市场最高点,尽管不少个股在此期间均提前见顶,但是公募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过半基金收益超过30%。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从2007年7月底到2008年1月底,大盘综指均在4300点左右,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依然表现抢眼,在上述过山车行情中,215只偏股基金中,仅有14只没能取得正收益,有多达127只基金期间收益率超过10%。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所说的蓝筹股,在上一轮牛市中,实质上就是当时的新兴产业概念股。而目前的新兴产业概念股行情,不过又是上一轮行情的重演,所不同的是,现在市场中的钱更多了,“在牛市行情中,一般很难跑赢指数,但是对于投资来说,公募基金的整体表现非常抢眼。”

      此轮牛市中飙涨的新兴概念股,在上述人士看来,便是上一轮牛市中的地产券商股,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地产券商就是当之无愧的新兴产业股,受到市场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在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高琛看来,从公募基金此轮行情中对新兴产业概念股的追捧看,已经经历了三个反复调仓的过程。

      高琛表示,在此轮牛市过程中,公募基金配置新兴产业概念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在第一个过程中,随着新兴产业概念股的启动,公募基金逐渐加仓,最终相比于股票本身的流通市值而言,基金的持有比例远超过其市场流通市值占比,最高超过10个百分点以上,反映出基金在主动管理的策略下更倾向于选择未来成长弹性较高的创业板、中小板股票。

      第二个过程起步于去年四季度的蓝筹行情,由于主动管理股票基金长期对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偏衡配置,导致基金在持仓上对主板股票出现明显的挤出效应,为了更好地捕捉市场机遇,基金开始大幅补配主板蓝筹股。数据显示,2014年末相较于2014年中,基金对主板股票的配置比例上调15个百分点,也是近五年来对主板股票上调幅度最高的一次调整。

      到了今年一季度,对创业板股票的再次回归,进入基金配置的第三个过程。对比2015年一季度末和2014年年末基金季报来看,股票基金再次扩大对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持仓比例,合计持股占比达50%,较2014年末调升21个百分点,同时对创业板、中小板的偏重持有比例也达近五年来最高点。

      沪上某基金研究员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牛市中选择公募基金,可以在普涨行情中可以坐享收益,“如果投资者认为市场还没有到顶,选择买入基金就是相对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于新兴产业来说,尽管前期涨幅已经不小,但是从社会长期趋势来看,目前还看不到见顶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