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琪
从全市场单边做多的思维演变为做空的距离有多大?上周四的行情告诉我们:只有一根大阴线的距离。之前,在泡沫滋润中前行的A股以持续任性的表现逐渐消灭了市场原先存在的调整乃至看空的观点,上证指数看万点成为新预期,天马行空的“神创板”更是失去目标预期,所有基本分析工具乃至技术分析都告失效,行情整体处于“今天有酒今朝醉”的状态。但股市常识告诉我们,股市中的财富泡沫容易使人陶醉,但当各类投资者都开始陶醉的时候,则是泡沫破裂风险形成的时候。因此,无论是从投资策略角度来看,还是上周四的行情表现告诉我们,当市场越是陶醉和狂热的时候,越要绷紧风险防范的神经。
当然,就以上周四一根大阴线来评判行情已经终结还为时尚早。一方面市场看多做多的惯性仍在,另一方面,政策继续宽松预期仍在;再一方面,上周四两市巨震中创下的2.4万亿即便已是一个天量,也还有一个“天量之后见天价”的过程。因此,上周四巨震或是一次5000点关前的再蓄势,抑或小市值股被普遍恶炒监管趋严后的一次切换。震荡越是剧烈,切换的时间越短。反之,持续时间越长。
两个角度考量后市空间
在市场主要分析工具都失效的时候,我们试图从流动性和证券化比例两个角度对A股进行考量,因为这轮牛市本身是依靠流动性驱动的,是以资产证券化为主要背景的。众所皆知,这轮牛市的流动性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房地产投资资本分流、实体经济资本“弃实从虚”、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以及各位“宝宝”等类固收资金的投资转型、2010-2013年央行“池子”中资金通过降准和定向宽松的投放,以及银行储蓄资金的部分搬家。从这几个维度来看,我们假设百万亿级的房地产投资资本分流20%,即20万亿;实体资本“弃实从虚”外溢30万亿;前几年火爆的类固收资金风险偏好提升后转型10万亿;在政策转向宽松后央行20万亿级的“池子”投放出一半,即10万亿;55万亿规模的银行储蓄分流20%,即是超10万亿。在其他投资渠道的枯竭的形势下,这几股支流汇聚股市,即是超过80万亿规模的流动性洪流。我们以2013年6月份因为出现“钱荒”股市重挫至1849点为标志,当时A股的总市值为24万亿元。以此为坐标,流动性洪流灌入后的A股总市值目标应当能达到百万亿以上,从中剔除新股扩容、定增、配股、债转股、新三板和各类一级市场股权类投资基金对流动性的部分分流,A股总市值的扩张目标有望达到90-100万亿。截至5月27日,A股最新的总市值峰值规模是73万亿,即流动性洪流下的A股总市值仍有20%以上的扩张空间。流动性洪流的持续作用也是近期A股日成交量从1万亿迈上2万亿的主要因素。
另一个考量指标是证券化率。按照2014年年底的数据,我国的GDP总量是63.65万亿,按照73万亿的A股最新市值峰值,证券化率为114.7%;如果以2015年预计68.3万亿左右的GDP总量考量,则目前的证券化率约为107%。A股在2007年6124点时曾经创下的最高证券化率如果按2006年经济总量算是162.8%,按2007年经济总量算为132%。综观全球股市,证券化率还没有超过150%的历史,因此,2007年A股按2006年经济总量算创下162.8%的证券化率极高值,与当时A股还没有实现全流通的特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证券化率达到与超过130%是一个重要的头部区信号,达到150%是一个极值信号。我们认为,在资产证券化的浪潮下,这轮A股牛市的证券化率按照2015年的经济总量有望向130%乃至以上挺进。即按130%证券化率的警戒指标,A股总市值仍有约21%的扩张空间、按150%证券化率的极值指标,则A股总市值仍有约40%左右的扩张空间。
沪综指和深成指新高可期
当然,市值的扩张并不完全作用在行情的上涨上,新股高密度扩容、定增与配股等也会带来市值的新增量。综合以上两项市值扩张因素,我们认为A股现有总市值大约仍有20-30%扩张空间。具体到行情方面,由于创业板、中小板的市值占比小,其再怎么涨对总市值扩张的作用有限,市值继续扩张应更多由市值权重大、估值相对低的大型股票来作为,这抑或是5月份以来随着小票的监管趋严,主流机构开始增大对大型“老蓝筹”配置比重的驱动因素所在。
另一层面上,在创业板、中小板、深综指等早已创出历史新高后,唯独被权重股绑架的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仍被2007年的行情头部所制约。熟悉2007年行情历史的投资者都知道,2007年“5.30”之后的行情主要是权重股联手推动的,解铃还需系铃人。结合到当前行情,如果上证综指要突进到5000点以上,进而解放2007年行情的头部区域,深成指若要跃登20000点,继续依靠已经深度泡沫化的小市值题材股基本没戏,因为小市值股驱动的是创业板、中小板指数和深综指。因此,在切换性震荡后,大趋势上A股主板可能还有一轮做大总市值、“只赚指数不赚钱”的行情。
从市场的标志性事件看,A股主板行情的指数运动发迹于去年10月份“南北车合并”的动议和中石化混改的事件,作为之前驱动行情的标志性事件,“南北车”在停牌之前的走势及其所掀动的“中字头”行情的事件性催化剂早已被大幅透支。因此,如同2007年中石油上市那样,后期在合并后的中车挂牌上市前夕,以“中字头”为代表的大型股是否“升温迎新”,以及中车上市后是否“见光死”?或将继续成为行情“有始有终”的标志性事件,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