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金融改革加速将全面改变我国经济生态
  • 中小股东代表“控制”董事会意义非凡
  • 国企高管涨薪仍然自个说了算?
  • 28把紫砂壶有何神功
  • 行情演变有其逻辑 运气从来难以持久
  •  
    2015年6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金融改革加速将全面改变我国经济生态
    中小股东代表“控制”董事会意义非凡
    国企高管涨薪仍然自个说了算?
    28把紫砂壶有何神功
    行情演变有其逻辑 运气从来难以持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改革加速将全面改变我国经济生态
    2015-06-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注册制改革今年夏秋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资产证券化步入了常态化发展阶段;“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对外发展战略,已促使人民币国际化接连迈出了几大步;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上证所筹建“新兴板”——今年以来金融改革的一系列大手笔,意味着我国金融改革在加速推进。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转型路上,只要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市场建设起来,大量隐藏在民间的资本就能以各种渠道进入金融市场,其效果必然可期。

      □周子勋

      无论央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与2014年年报,还是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近期多个信息源都指向我国金融改革在加速推进。归结起来,今年金融改革的抓手主要是三大主题:围绕IPO注册制的资本市场改革;围绕“融资难、融资贵”的资金流通渠道改革;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资本项目开放改革。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重头戏,今年夏秋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随着A股大蓝筹自去年7月起快速回暖,推动股指节节攀升,吸引增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改革的最佳窗口期已打开。据了解,证监会已基本确定将IPO发行审核权下放给交易所,放权时间有待最终决定,有两种可能:一是6月全部放开;二是上半年放开再融资,下半年放IPO。

      值得一提的是,以央行的注册制和银监会的备案制为标志,资产证券化步入了常态化发展阶段。自去年11月监管部门推出资产证券化备案制、注册制新规,以及简化发行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之后,截至4月末,市场发行了18单总规模518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与去年同期的10单520亿元几乎持平。信贷ABS产品目前遭遇销售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降息和银行理财资金成本的上升。此外,注册制下央行信息披露的规则不健全也是阻碍因素。

      资金流通渠道改革,其实质是我国存在一批财务软约束主体,资金流通中间环节太多导致效率低下。互联网金融机构微金所日前发布的4月信贷市场利率指数报告显示,4月全国民间借贷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为28.19%,相比上月上升约1.92%。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全国各地民间信贷市场平均利率水平普遍偏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缓解。央行降息降准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的传导效应有一定的时间差。

      李克强总理曾严肃发问: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那么高?为什么银行资金到企业手里那么贵?有论者认为这是国内金融业市场化不足的必然结果,说到底,就是“金融民主化”的缺位。“金融民主化”的倡导者罗伯特·希勒教授认为,金融民主化中的“民主”并非指选举,而是指人们可掌控自己的活动,其实现形式就是一整套完善的金融合约。这能预防社会上出现财富和权力随机分配的现象,政府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只是扮演助手角色。“金融民主化”的过程在我国会产生很大好处:一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打破金融资源垄断;三是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态的发展与繁荣;四是有助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研究测算表明,2013年由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节约的支付成本约为500亿,照此估算,2020年其累计节约的成本将达万亿。这些数字的含义是“剥夺”了资金垄断者的利益,降低了最终资金使用者的成本,提升了资金配置效率。

      从这层意义上说,“融资难、融资贵”的实质并非金融问题,而更多是财政与政府治理问题,对症下药需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增强对各级政府及相关经济主体的财务约束,尤其将政府财政纳入法治的监管框架里来,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人民币国际化的资本项目开放改革,是国内争议最大的金融改革领域。争议焦点集中在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和时序上。赞同加快改革者认为,中国经济已深入参与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这既是中国的经济目标,也是政治目标。反对加快改革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资本项目自由化,当国内市场制度建设还未准备好时,过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和资金自由流动,从而引发跨境资金大量流动,可能会造成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货币急剧升值,或者不受控制的资本外流、海外洗钱等现象,带来一系列金融风险。

      不过,世人看到,去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接连迈出了几大步:“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一系列对外发展战略,都必须借助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潮才能实现。这些重大战略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意味着2015年的金融改革与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有重要关系,而中国的金融资源则是推动战略落实的利器。要推进落实这些发展计划,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推动配套的金融改革。

      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的真正意义,也在于全面推动金融改革。虽然(SDR)作为一种会计单位,并不能用来消费和支付。对于13亿中国人而言,人民币加入SDR几乎不会带来任何直接利益,但这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意味着我们将采取措施促进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作为一种工具,SDR为我国开放金融和资本账户赢得了政治支持。

      如今,外汇管制已放松,并且今年可能会进一步放松。相关措施包括链接上海与香港股市的沪港通,以及向海外资金进一步开放中国股市和债市。近期,监管部门宣布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将于下月实施。这一系列迹象预示了,类似于当年通过加入WTO倒逼实体领域改革一样,人民币加入SDR也将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助推器。

      鉴于因为中概股在回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障碍,上证所正在筹建“新兴板”。希望通过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及其他创新制度的安排,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便利。作为全新的独立板块,战略新兴板将根据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此外,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也将启动“四新板”。“四新”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四新板”就是服务于“四新”企业。通过上海股交中心“四新板”这个平台,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对接,促进“四新”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新兴板”和“四新板”的启动都是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

      总之,没有建设和开放,就没有金融市场,如果没有市场,管理就无从可谈。纵观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发展,都是先建市场、让市场发展起来再说,出现了问题再完善,在完善中实现管理。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