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广告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股市度盛夏
    车市等秋后
  • 股市:卖不动车,都怪我咯?
  •  
    2015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T2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2版:汽车周刊
    股市度盛夏
    车市等秋后
    股市:卖不动车,都怪我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度盛夏
    车市等秋后
    2015-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股市就像抽水机,吸干了所有的钱。无论(汽车)折扣有多大,人们都不愿买车。人人都希望把钱放在股市里。”与猛轰油门的中国股市相比,中国汽车市场连连踩下刹车。不过,事实上,股市现在可能是抢夺车市客户的“抽水机”,未来却极有可能成为“输血者”。从中国上一轮牛市及日本历史分析,牛市最终将成为车市的输血者,只不过有滞后效应。车市,就等着秋后吧。

      ⊙记者 吴琼

      

      “上5000点了,锁定利润买台奔驰带你飞奔吧。这轮牛市结束正好可以置换一台E级呢!”6月,在车企工作的美女陈琪(化名)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

      面对狂欢的股市、狂欢的投资者,车市显得有些落寞。数月前,观致汽车执行副总裁孙晓东就发出了“股市火爆,挤走了本应流向车市的资金”的感叹。几个月过去了,这种情况有增无减。日前,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直言:“股市就像抽水机,吸干了所有的钱。无论(汽车)折扣有多大,人们都不愿买车。人人都希望把钱放在股市里。”

      车企怎么办?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建议,由于上半年零售逐月下滑太快,建议厂家修正年初的计划,静观股市变化,并加速调整车型策略,为秋季攻势提早准备。

      股市轰油门 车市踩刹车

      短短5个月,车市、股市两重天。

      6月,上证指数冲上5100点。与去年底相比,上证指数涨幅接近60%。涨幅超过一倍的股票比比皆是。在赚钱示范效应下,人们争相冲进股市。中登公司6月2日发布数据称,上周股票市场新增开户数443.53万户。至此,股票市场连续第七周新增开户数超过200万户,创下每周新开股票账户数新高。一周涌现出442.8万户新增账户,截至5月29日沪深股市股票账户数已达2.16亿户。

      与猛轰油门的中国股市相比,中国汽车市场连连踩下刹车。来自中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数据显示,前5个月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7975695辆,其中5月销量为1485291辆,环比下降1.9%。中国乘用车联席会指出:“5月车市零售同比增速4.8%,低于4月同比的9%增速较多,且5月零售环比4月下降2%,没有走出期待中的回暖行情。历年春季上市新车在5月增量,但今年的春季新车增量偏低。而今年较去年少一个工作日也影响增量。从周度走势看,5月各地车展的拉动效果一般,前三周的平稳低迷。今年4-5月均出现前几周负增长和最后一周的强力拉升走势,体现持续的需求疲软。”

      即使各大车企们使出全身解数降价促销,也无济于事。4月初,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相继打出降价促销牌,但至多只能保住销量稳定而无法再现过去的高增长。冷风过境,豪华车市场也不例外。据第三方上牌数据显示,兰博基尼2015年第一季度同比去年下降超过60%。此前需要排队预订的超级豪华车兰博基尼,不得不宣布降价并开始提供现车。

      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将车市疲弱的一个原因归为股市、楼市分流资金。“原预计的5月股市走稳后资金回流车市,但因股市震荡上行,加之房地产救市回暖,车市的需求难以释放。”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的流动性放松带来的资金释放在2.3万亿,但股市吸引的银行资金搬家超过3万亿元,社会资金流入股市较多。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在报告中指出:“股市参与者的收益很好,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投资者坚定地将每一分钢镚投入股市并加杠杆的信心,说不定一辆夏利的钱进股市,加杠杆能出来一辆豪车。”

      车企坐等股民回归

      推升居民财富增长的股市,是抢夺车市客户的“抽水机”还是未来的“输血者”?从中国上一轮牛市及日本历史分析,牛市最终将成为车市的输血者,但有滞后效应。

      上一轮A股牛市出现在2006年。2005年6月上证指数探至998点后筑底7个月之久,2006年开始发动行情,2007年10月奔顶至6124点。随着牛市的出现,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一,中国车市第一次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7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5%。

      第二,车企盈利状况大为好转。尽管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全年累计销量为575.82万辆,同比增长13.54%),但销量增长并未带动效益提升,多数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不少企业亏损。2006年,汽车行业从2005年的低迷状态中走出。2006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达到768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增长46%,这也是我国汽车行业连续两年利润下滑后的首次增长。其中2006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54.15亿元,同比增长53.25%,增长额为123.06亿元,增幅同比提高93.14个百分点。更引人关注的是车企的盈利状况。2005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中3家企业同比增长,8家企业同比下降;2006年,14家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中有8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最高的企业同比超过了200%,增速相对较低的企业也超过了30%。

      第三,汽车消费升级。一方面,中国私人购车比例上升至80%,成为轿车市场的绝对主体。另一方面,中高级轿车、豪华车的占有率节节提升。2005年1.0L以下轿车全年累计销售40.0万辆,同比增长41.9%,是增长率最高的轿车细分市场之一。但2006年风向转向中级车、豪华车。奔驰、宝马、奥迪2006年在华销量狂飙。2006年,在中国,梅赛德斯-奔驰销量达到2.11万辆,增幅达到33%;宝马销量达到3.53万辆,增长49.6%;奥迪在华销量达80808辆,增幅近40%。

      在日本出现过同样的情况。日本的汽车消费出现过两次高增长,第一次于1960年至1973年间,人均GDP提升引发了大规模轿车消费潮。第二次出现在1988年至1990年,日本股市出现了大牛市,居民财富增值后转向汽车消费。

      对于股市目前分流车市资金的现象,孙晓东告诉记者:“我们很早就看到这个现象,提供低息贷款可以有一定的帮助。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上个月我们零售贷款卖出去的,增加100%。”曾经执掌过奥迪、现任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付强对此消费升级更是深有体会,他说:“有一朋友原来看中沃尔沃XC classic。现在开始问沃尔沃全新XC90了。问他为什么,原来是股票大赚后想买更好的车。”沃尔沃XC classic是第一代沃尔沃XC90,全新XC90则被外界视作是直面奥迪Q7、宝马X5等德系豪华车的强大对手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