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广告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A股向全球机构投资者迈出了开放步伐
  • 该是全面反思全球物价指数体系的时候了
  • “较大股东”也应纳入信息披露义务人范畴
  • “三大支柱”
    渐趋边缘化
  • 年报“补丁”何其多
  •  
    2015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A股向全球机构投资者迈出了开放步伐
    该是全面反思全球物价指数体系的时候了
    “较大股东”也应纳入信息披露义务人范畴
    “三大支柱”
    渐趋边缘化
    年报“补丁”何其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向全球机构投资者迈出了开放步伐
    2015-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章玉贵

      所有关于沪深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预测和分析,最有价值之处不在于MSCI后续会同中国证监会共同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之后适时宣布A股加入,而是标志着A股向全球机构投资者迈出具有指标意义的开放步伐。也可以说,人民币在今年9月是否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既重要也不重要,中国央行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没有力量可以阻挡,而中国着力构建的亚太自贸区,有可能使人民币在亚洲发挥“锚货币功能”。

      沪深A股暂未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新兴市场指数,尽管这对于中国而言本就在意料之中,但由于先前有了FTSE以及ETF宣布将A股纳入全球新兴市场指数的相关安排,且MSCI已经宣布,将从今年11月起,将阿里巴巴(Alibaba)、京东(JD.com)和新浪(Sina Corp)等在纽约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纳入MSCI全球指数,使得市场各方普遍对MSCI的可能性安排产生了期许。且不论高盛在最新报告中估计,明年MSCI将A股纳入其基准指数的概率接近100%,也不论汇丰的估计,一旦国际投资者可完全投资A股,A股最终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所占的比重将达23%,在笔者看来,所有这些预测和分析最有价值之处,其实不在于MSCI后续会同中国证监会共同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之后适时宣布A股加入该俱乐部,而是标志着以人民币计价的目前市值超过10万亿美元的沪深A股市场向全球机构投资者迈出具有指标意义的开放步伐。如果未来上海和纽约实现两地之间的股市互联互通,则沪深A股届时也将迎来在全球证券市场上的身份切换。

      另一方面,有关人民币或将在今年9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舆论操作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素来较为严谨的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接连发表有关“人民币时代迅速临近”、“人民币离成为储备货币不远了”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将创造一个‘中华世界’”等乐观调子的评论,折射出金融直觉格外敏感的英国人对此轮全球货币格局趋势的某种预判。或许,一些经济学家将SDR调侃成为“Some Day Renminbi”的说法,也正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全球其他国家对美元霸权的某种厌恶,也是对人民币有可能发育成为美元重要替代者的期许。

      货币本身无所谓贵贱,市场主体对各种货币也谈不上喜新厌旧,货币作为表征金融活动的符号,其存在价值就是交易的便利化、稳定性及其后所包含的国家信用和立体化的力量体系。从全球货币变迁史来看,英镑作为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其在长达100多年的霸权历史中,之所以难被其他货币撼动,在于英国举世无匹的生产能力、密布全球的贸易体系和以伦敦为代表的金融交易与配置中心以及相应的金融制度文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支持条件,是英国为捍卫英镑霸权而精心打造的全球性海军力量。谁都知道,英国在绝对工业实力被美国在19世纪末超过并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拖垮了国力之后,美国恰恰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窗口夯实了本国的制造业、贸易和金融实力。美国的战略家和决策者们异常清楚,尽管1913年美联储的正式成立已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美国可以取代英国成为全球事实上的最后贷款人,但若低估既有帝国霸权惯性和国际协调力有可能使得新兴大国的战略目标欲速则不达。于是,美国在稳步做大经济规模、扩充贸易边界和扩充全球性军事力量的同时,选择在英国力量最弱的时候下手,于是就有了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英正式实现对全球金融权杖的新老交接。其后,美国尽管利用英国国力的空虚不断逼迫英国让出核心利益板块,但美国并未对英国赶尽杀绝。英镑依然作为全球排名前三位的货币扮演着次级重要角色。此后七十年间,无论在全球贸易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还是在特别提款权(SDR)组成中,英镑的一席之地一直较为稳定。而英国相较于德、法等欧陆强国的高明之处在于:不论情况多么糟糕,决不容许英镑被欧元招安。时至今日,尽管英国已滑落为全球第二层级的经济大国,但英国依然牢固占据全球第二金融强国的席位。而英国最近几年对人民币国际化所表现出格外热情支持,盖因英国人深知,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美国不会乐见人民币扩大在全球贸易与投资结算体系中的行为空间的情势下,英国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通过搭建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一方面率先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另一方面则可顺势巩固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时移世易,当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努力,将经济规模做大到10万亿美元、贸易体量扩充到超过4.3万亿美元、外储超过3.7万亿美元时,中国让人民币在区域乃至全球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从支撑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性条件来看,人民币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继英镑和美元之后全球第三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尽管这一过程或许还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人民币完成自身角色定位的战略性切换,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延伸,更是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以及国际市场的内生性需求。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当然会引致美元价值的重估,但本质而言,这是中国承担全球性大国责任的序曲。

      因此,人民币在今年9月是否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既重要也不重要,正如有评论指出的那样,SDR的货币身份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不真实的,是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长达17页的规则支撑的,SDR基本上不用于贸易或资本流动的实际清算或结算。或许让既有金融主导国美国最为担心的,是无法阻挡中国央行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亦无法阻挡中国正在建设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这个有望成为处理人民币境外交易的统一清算平台,无疑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人民币海外离岸中心的全球化搭建正从亚洲、欧洲向美洲和澳洲等地延伸,各国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人民币计价资产规模亦在不断上升。如果欧洲央行考虑投资人民币资产,美联储恐怕无法阻止。另一方面,中国经由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当然也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而更具实质性的格局变迁是,中国着力构建的亚太自贸区,这有可能使得人民币在亚洲发挥“锚货币功能”,这是人民币真正摆脱美元束缚的关键步骤。或许这一天的到来并不遥远。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