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公募定增基金的热销与投资选择
  • 换个视角看期限利差
  • 市场深幅回调 抗跌基金优势渐显
  • 股市急跌 银行理财吸引力再现
  •  
    2015年6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公募定增基金的热销与投资选择
    换个视角看期限利差
    市场深幅回调 抗跌基金优势渐显
    股市急跌 银行理财吸引力再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募定增基金的热销与投资选择
    2015-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比传统定增产品动辄100万元起的高门槛,公募定增基金门槛低至1000元,大大降低了中小投资参与门槛,且可在深交所挂牌交易,加上此前定增投资收益业绩良好,定增基金获得了市场的追捧

      ⊙记者 陈俊岭 实习记者 赵明涛 ○编辑 孙旭

      

      由公募发行的定增基金再添新军。上证报记者昨日获悉,九泰基金将于6月26日首发以定增命名的公募产品——“九泰锐智定增灵活配置基金”,这也将成为国内市场第四只公募定增基金。

      九泰锐智定增灵活配置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刘开运表示,该基金明确将用不低于8成的仓位,参与1年期和3年期定增项目,相比此前发行的定增基金,其可谓国内首只真正意义的公募定增基金。

      在此之前,市场已发的公募定增基金有三只,分别为国投瑞银瑞利混合、国投瑞银瑞盈混合和本月发行的财通多策略精选混合型基金。其中,前两者为同一家基金公司发行,封闭期均为1年半,这意味着只能做1年内的定增项目。

      据了解,目前国投瑞利混合有一半资金投入股市,三成资金在定增项目,此外该基金也会采取“曲线救国”的二级市场方式,通过重仓发布定增预案的上市公司来实现定增主题,目前国投瑞利混合有将近一半的资产为现金。

      由于公募定增基金门槛低至1000元,相比传统定增产品,动辄100万起的高门槛,大大降低了中小投资参与门槛,且深交所可挂牌交易,加上此前定增投资收益业绩良好,此前发行的定增基金均获得市场的追捧。

      6月9日,财通多策略精选混合型基金正式发行,这是目前市场上第三只以定增为主的公募基金。据记者了解,该基金发行首日便引起市场火爆认购,当天募集金额已逾数亿元。

      定增基金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定增发行折价效果优势明显,且公司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易快速提升,短期内能激活二级市场,中长期抵御市场波动能力更强,尤其在目前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形下,参与定增基金或成为一种避险工具。

      从定增项目的投资收益看,2006至2015年间发行的定增项目,一年持有期平均收益80.6%,三年持有期平均收益181.5%,无论二级市场如何波动,定增项目总体收益率可观。

      “公募定增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灵活参与定向增发市场的通道,以定向增发的形式打折买入优质个股,分享折价收益、股市系统性收益和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成果。”刘开运认为,定增基金风险低于一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收益高于一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投资优势极为明显。

      在退出机制上,投资人还可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转让基金份额,这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退出机制,投资者既能参与定增获取定增收益,又能在资金紧张时及时兑现,充分满足封闭期满之后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

      今年以来,股市大幅上涨,不少公司定增价格也水涨船高,此时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也意味着风险也随之提升。面对股指高位,如何更严格地筛选项目、扩大安全边际,抵御二级市场波动风险,成为考验基金经理的最大挑战。

      谈及对定增项目的甄选,刘开运称,他们偏好基本面扎实、成长性可确定的行业。首先是医药类,此行业可以确定有10-20年持续稳定的发展;其次是消费服务类,人均收入逐步提高可预期,中长期不会有大的拐点,且向上趋势较确定。

      数据显示,去年定增市场规模7000亿元左右,80%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融资,今年预期将达1万亿元。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公募定增基金进入市场,不过定增投资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亦需要明辨风险。

      随着定增市场的火爆,发力定增市场已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战略选择,这也促使定增项目的抢夺白热化,不排除部分项目,被投行或上市公司内部人士把控,对竞标者有寻租要求,设置苛刻条件阻拦非目标基金入围。

      “有上市公司推出的定向增发方案受到市场一定质疑,甚至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投资者应警惕基金公司在发力定增业务时的合规操作,防范这些环节中可能蕴藏的风险。”业内人士提醒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