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信息披露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研究·市场
  • 11:数据·图表
  • 12:上证观察家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P2P租车市场正当年 Cocar因何而死?
  • 如何才能造出量产的智能汽车?
  •  
    2015年7月9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汽车周刊
    P2P租车市场正当年 Cocar因何而死?
    如何才能造出量产的智能汽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2P租车市场正当年 Cocar因何而死?
    2015-07-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婧一

      ⊙杨婧一

      

      这两天,P2P租车平台Cocar停止服务的消息甚嚣尘上。这已经不是P2P租车行业第一次出现死亡案例,仅在上海,之前,就有无私租车死掉了。

      P2P租车是被资本相当看好的领域,发展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有大约四、五家平台在争盘。然而,我们还没有目击激情的厮杀或澎湃的对战——比方说像我们在出租车、专车等领域看见的那些——其中一个玩家就出局了。

      怎么能死得如此着急……业内人士甚至开始质疑,P2P租车模式真的靠谱吗?是不是因为这项事业不符合国情,比方说风险把控、安全诚信等问题,导致市场认可做不上去呢?

      笔者就此向还在盘的三位选手,PP租车、宝驾租车、和凹凸租车,打探了P2P租车领域的状态,得到的回复高度一致:P2P租车正在蓬勃发展中,各家都活得非常坚挺。

      那么,到底是什么杀死了Cocar?

      Cocar的死因成分表

      日前,有业内观察人士爆料称,直接死因是Cocar没有融到A轮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在笔者向Cocar首席营销官(CMO)戴菁莪求证时,他表示:“资金链没断,但不宽裕。”戴菁莪认为,更根本的问题,在于Cocar没有整合好供应端的碎片化资源。

      P2P令人头疼的地方是,供需在数量上看起来很OK,比方说,租客需求量是1万辆车,Cocar平台能找着这么多。但是供应端车主提供的车辆,在质量、服务、和响应上参差零散,需要平台对车辆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才能有效进行供需匹配,发挥共享经济的优势。

      “这个东西没有整合好,就没有办法提供给消费者稳定的体验;没有稳定的体验,整个业务量就没有办法有爆发性的增长。这个是主要问题。”

      如此看来,恐怕Cocar是死在了产品的硬伤上。

      凹凸租车的相关人士指出,其实这很符合先来后到的逻辑。Cocar进入市场太晚了,2014年12月才上线,而其他的竞争者,大多从2013年就开始了。和竞品的时间差了一年,“一上来就开始提速”,Cocar没有时间去完善产品和服务;而缺乏资本支持,则使得差距越拉越大。

      在产品层面,缺钱会导致另一发硬伤,就是用户和投资人都十分担心的风险把控。如果缺钱,势必会压缩地推团队的建设规模,那么在每次交车验车的环节上,人员配备不够,就会导致很多零散信息搜集不够全面,造成安全隐患。

      PP租车联合创始人王嘉明说,P2P租车的“进入门槛,或者说进入壁垒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安全性把控,对P2P平台的挑战非常大。对于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来说,把这块做好,其实非常困难,仅凭刚开始的比较小的力量,很难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在行业层面,众家有钱,而独你缺钱,是最糟糕的局面了。

      “P2P租车的运营成本很高,”宝驾租车联合创始人CMO王梓冰认为,“需要在业内占据一定的位置,才不会资金链断裂。”同时,她也坦然地指出,创业路上每年都会死一批创业志士,P2P租车相比之下,还是比较低频的领域,一共就那么几家,有一两家退出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本来也不需要这么多家,你看打车不就剩下滴滴、快的两家么?”

      P2P租车会剩下谁

      国内的创业竞争,最后只会剩下两家,这其实是包括PP、凹凸等很多业内人士的普遍观点。

      目前,统计显示,P2P共享租车按照市场份额从大到小的顺位是:PP租车、宝驾租车、凹凸租车、Cocar和友友租车。看来,Cocar还不是排在最后的……

      我们暂时就把决战聚焦在前面三个吧。

      从份额来说,PP是最占优的,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用户量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异议,尤其在北京。但是,这个优势有多大,则充满了各种说法。

      有数据称,PP目前的市场份额近90%,引来其他同行的质疑:“90%的市场份额,意味着现在就可以独立上市了,还需要辛苦融资吗?不符合常理。还有那么多人抢那10%的份额,匪夷所思。”

      笔者向PP租车联合创始人王嘉明求实,得到回复说:“这个数字还是通过我们自己的监控系统看到的,之后会有调研数据。”那我们就坐等数据,再下判断。

      从资本来说,则显得更扑朔迷离。

      根据笔者早前统计的各家公布的融资情况,看上去似乎是PP独占鳌头,融到了B轮,但是据了解,各家在资本上动作可不少。

      王梓冰说,宝驾A轮融到的3000万美元,现在还没花掉多少,B轮融资在7月1日就已经启动了,下个月初就会有结果。

      而凹凸租车则谨慎地透露,其实凹凸已经低调地完成了B轮融资。为避嫌炒作,才没怎么放消息,之后就会有发布会宣布此事。

      至于PP有没有进一步的融资举措,还不方便透露。

      王嘉明指出,P2P租车,不像打车、专车那样看重资本,因为打车、专车需要考虑补贴。而P2P租车的用户,使用频次更低,但在消费前会更慎重考虑,所以补贴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因此,P2P租车的竞争关键,更多还是在于产品、用户体验,和竞争壁垒的建立上。

      王梓冰则更强调以速度决胜负,“现在就是要拼谁跑得更快,各家的融资速度、发展速度、运营策略、侧重点,决定了能不能在赛道上继续跑下去。”

      说到速度,Cocar“尸骨未寒”,就有消息爆出,宝驾要接盘它的员工和单子,下手真是够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