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评论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反弹式普涨告一段落 分化行情将开启
  • 第三只眼看“养老金入市”
  • 收购浪潮第二季:
    合久必分
  •  
    2015年7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反弹式普涨告一段落 分化行情将开启
    第三只眼看“养老金入市”
    收购浪潮第二季:
    合久必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第三只眼看“养老金入市”
    2015-07-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宏文

      

      被民间简称为“养老金入市”政策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日前结束了征求意见期。

      根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透露的信息,6月29日至7月13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李忠介绍,征集意见期间共收到反馈意见1000余条,其中支持的意见占61%左右,反对的意见占31%左右,还有8%是属于与基金投资不相关的意见。

      该位发言人进一步证实,养老金入市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待中央决策后才能投资运营。他同时表示,只要合理配置资产、加强管控,能够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不会出现全面亏损的情况。

      这个消息一出,迅速引来了两路意见的“汇聚”。一类意见是认为,养老金入市大局已定,步骤临近,赶快要对养老金入市的下一步做准备;另一类意见则认为,养老金入市搜集建议中反对意见竟然有三成,证明反对声音不小,要谨慎考虑是否入市。甚至有人提出,最好不入“股市”,以免亏损。

      前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管理行业的业内意见,而后者看法颇能代表一部分老百姓的观点,养老金是保命钱,一分都不能亏。两者都有合理和合情处。

      就我看来,养老金的入市运营与否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问题。

      首先,养老金的运营必须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应及早推出。

      养老金是保命钱,日常运作必须考虑先保值后增值,绝对不能轻易亏损——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养老金虽然存之于政府,但其实为各个年龄段老百姓的日常积累,担负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安定大计,运作必须规范和安全。

      从这个角度考虑,大家都应该为有一个养老金的管理办法而叫好。一笔资产,尤其是一笔大众的巨额资产,如何能够保证安全?首先就应该有所规范,有法律保证。在法律法规的角度内尽量规范运作。这是最重要的。此次由国务院安排相关部委提出办法,对各级政府手中的养老金资产运作予以原则性的要求,这是一个进步,理应予以支持。

      其次,养老金的运作前提必须遵循“先保值、后增值”的原则。

      何为保值?首先当然是保本,其次是要能够大概率跟上通胀的步伐,最好能够维持其货币的购买力。这才是真正的保值。

      养老金最大的“敌人”是谁?是通胀。养老金的运营周期是超长期的,数以十年计。因此,仅仅是保住本金是绝对不够的。中国1980年~2013年的累积通胀率是570%,但货币实际的购买力衰退了超出此数字十倍不止。如果,养老金仅仅满足于保持货币数字上的不亏损,始终呆在银行储蓄账户上,那么真正要担心的是未来需要养老的广大老百姓们。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养老金的运营必须拓宽其投资渠道,必须提升其投资收益率。这是必须做的。如果不能做到,那么将来,我们本已巨大的养老金支付缺口将更趋庞大。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养老水平都将会更加悲观。这不是耸人听闻。

      其三,养老金运营应走市场化的道路,要争取分享中国的人口和政策红利。

      顺着前两个话题说,养老金的运营必须规范,养老金的运营也必须拓展其投资渠道。那么如何拓展呢?这才是真正值得大家来一起讨论的话题。

      从海外的经验看,养老金的运营方式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由专业机构来分散的委托管理,以竞争性的、长期的业绩竞赛,来保障养老金的运营收益率,这是一条可取的道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过去几年的运作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借鉴。

      其次,养老金的运营应该期待争取一些政策红利。比如一些税收优惠,比如一些投资渠道的优先开放。这些将会对于养老金资产的管理有较大好处。养老金本身承担的是政府的社会保障义务,各方面政策有所倾斜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三,养老金的运作要发散思维。比如,养老金的运作必然会涉及权益类资产,但权益类资产并不只有二级市场,从保值增值角度,一级市场的项目,资产证券化的项目,一些优质的实体经济项目,也非常适合养老金来关注。广大的中国经济中还有许多亮点值得养老金关注、可以发挥养老金长线资金特点的运作模式,以及值得挖掘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