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忠 ○编辑 长弓
“截至6月末,国内广义资管规模已超过60万亿,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不过与之对应,资管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风险。”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前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在1日召开的“2015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论坛”上如此表示。
从“大资管”的角度看,各类金融机构步入“竞合式”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全社会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截至2015年上半年,银行业类金融机构资管规模接近33万亿,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突破18.4万亿元,信托资产管理规模14.4万亿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规模也已突破30万亿,其中,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规模7.11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9.05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0.25万亿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419亿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3.89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规模突破11万亿元。
国内高净值人群规模不断扩大和个人财富的加速积累,客户基础和市场基础不断夯实,客观上促进了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国内资管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王岩岫表示,目前资产管理行业亟须关注业务相关各类风险上升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正经历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部分领域和地区的金融风险正在逐步积累,理财业务特别是“非标”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出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同时,目前金融服务日益融合,各类机构间业务合作使传统业务边界变得模糊,多方合作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增多,产品结构也日趋复杂,存在跨行业交叉性风险。
此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仍有待加强。例如,目前银行理财“重产品、轻客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王岩岫认为,另外一个需要重视的是理财业务需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目前,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仍占主流。一方面,客户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即客户所得实际收益,银行具有“隐性担保”职责,应“刚性兑付”;另一方面,银行认为按照协议约定,产品投资风险应“买者自负”,由客户自己承担。产品风险承担主体没有真正落实,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理财业务需要改变当前产品形态,加快发展开放净值型产品,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达GDP的2-3倍,去年我国GDP刚突破60万亿,以此测算,我国的资管行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王岩岫表示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需要在多个方面不断提升。需要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资管业务是发展趋势,保持资管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有效保护上,避免不正当的销售和各种违规行为。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各类机构要以客户为中心,从以产品销售为主,逐步过渡到为客户提供财务规划与资产配置方案的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服务。同时继续加强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投资研究和风险管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把握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各类金融机构要明确创新业务的风险底线,把握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避免风险在不同行业和市场间的过度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