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资本圈生活
  • 9:评论
  • 10:研究·宏观
  • 11:研究·市场
  • 12:上证观察家
  • 13:数据·图表
  • 14:股市行情
  • 15:市场数据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金融+”正为经济转型创造切实动力
  • 网店为刷信誉居然快递空包
  • A股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不能缺位
  • 重塑“万科模式”
  • 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向市场注入深化改革活力
  •  
    2015年8月6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评论
    “金融+”正为经济转型创造切实动力
    网店为刷信誉居然快递空包
    A股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不能缺位
    重塑“万科模式”
    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向市场注入深化改革活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塑“万科模式”
    2015-08-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宇嘉
      □李宇嘉

      前海人寿以“财大气粗”的架势连续举牌后,并没有行使“股东积极主义”的权利,反而突然销声匿迹了,给市场留下了充分的遐想空间。此刻,前海人寿究竟想坐享“抄底”收益的永久性平静呢?还是重复一次此前动作,只是谋求万科控制权“暴风雨前”的片刻平静?万科自然坐不住了。近期报道称,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与总裁郁亮与华润决策层“非正式会面”,希望联手应对这一局面。

      即便前海人寿不谋求控股地位,仅充当财务投资人角色,万科也深知,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发展20多年后,类似于前海人寿这等精明的、擅长资本运作的大鳄或门口“野蛮人”多了去,维持了15年的万科股权平衡结构,也到了要革新的时候了。15年前,万科之所以引入央企背景的华润,一方面固然出于“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经营战略考虑,特别是要在房地产领域谋求“大而强”;另一方面,华润大股东的地位和始终未“僭越”(不参与万科经营决策)的承诺,也筑起了击退门口野蛮人的护城河。

      大股东不干预、股权极度分散,意味着职业经理人组成的管理层和公司员工拥有实际控制权,这是万科平台优越并吸引社会精英纷纷加入的主要原因。大家公认,万科是最具精英意识和职业精神的房企,每个职业经理人都有充分的空间“独当一面”,而不会出现不懂业务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肆意干涉经理人决策的“非职业”现象。这也是万科前三次成功转型、“行业老大”地位10年不倒的主要原因。

      过去10多年,是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增量时代”,房价和需求单边上扬,但凡拿到地和建成房子的房企,都能获得其他行业难以企及的利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在40%和20%左右)。在此期间,高杠杆是房企共同特征,找钱是主要任务,资产负债率低于75%的很少。2011年信贷紧缩后,房企纷纷走上成本高达10%以上的“影子融资”之路,就连万科也不例外,资本依赖可见一斑。

      尽管有万科管理层的人力贡献,但顺应时代无疑是万科能成功变身行业龙头的精髓。无论专注于住宅的产品定位,还是奉行简单复制和快速周转的经营模式,或“努力做到三个最受欢迎”(最受消费者欢迎、最受投资者欢迎、最受员工欢迎)的企业定位,无不都在顺应和适应“资本为王”的时代。掌握了资本,就意味着规模和利润,资本支持下的“囤地”模式盈利更可观,而人力资源则退后了。

      随着新房开发空间见顶,向存量时代的轻资产模式转型的时代开启。比如,向行业下游的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医疗和教育、社区金融)转型,向“互联网+房地产”(如社区O2O、电子商务)或“房地产+金融”(如REITs)转型等。值得注意的是,轻资产转型的“蓝海”在业已存在的240多亿平方米的城镇存量住宅中,对资金资本的依赖瞬间下降了,而对人力资本的需求骤然上升。但是,相对于重资产开发,以输出服务为主要内容轻资产转型则要艰难得多。特别在服务交易所需的法律信用架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因此,尽管产业链下游被认为是转型的“蓝海”,但直到目前也没有浮现出成熟的盈利模式、可观的现金流,特别是足以匹敌新房开发的利润率。

      因此,包括万科在内,龙头房企转型颇为坎坷,王石接连发出“下一个倒下的可能是万科”的警示。在房地产行业长周期下行的背景下,用万科总裁郁亮的话来讲,就是“谁再‘拼规模’,谁就死的更快”。因此,这就对企业管理层的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顺应互联网时代和知识型企业涌现的趋势下推进转型,门口“野蛮人”也正是看到了转型下的估值抬升。

      在资本市场“一股独大”的游戏规则下,对万科这样的股权极度分散的公司来说,管理层再怎么努力转型,很可能“赚着职业经理人的薪资,操着大股东的心”。资本尽管对于转型的贡献不大,却可通过资本收购,轻而易举地攫取转型红利。为此,在开始探索转型之时,万科也开启了股权结构的再造,最典型的就是“事业合伙人”制,即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公司员工组成事业合伙人(深圳盈安财务顾问企业),在二级市场购入公司股票,成为企业重要股东。

      这种机制意在让职业团队致力于企业转型的同时,对等分享转型的利益。但是,股权极度分散的结构,难以防备资本雄厚的门口“野蛮人”,以认可的规则获得控股。因此,万科不得不进一步再造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6月,董事会通过物业市场化及事业合伙人机制议案,加速万科物业市场化输出、分拆上市及引入事业合伙人制度,通过分散业务和平台、提高合伙人占比,限制外来资本的控制范围。

      未来,从物业管理入手,延伸到社区教育、医疗等社区配套,万科未来将形成物业、养老和医疗、物流、酒店和度假等五大板块,并都将以事业合伙人制、独立并分拆上市的形式推进转型。这不仅能阻挡门口“野蛮人”,还能以有效的“投入-产出”平衡,激励管理层推进转型,这或将是房企未来转型的方向。

      (作者系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