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资本圈生活
  • 9:评论
  • 10:研究·宏观
  • 11:研究·市场
  • 12:上证观察家
  • 13:数据·图表
  • 14:股市行情
  • 15:市场数据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固收窘境倒逼资金突围
  • 券商观望
    第三方软件评估申请
  • 国家战略叠加推动 宁波港拟吸并舟山港
  •  
    2015年8月6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固收窘境倒逼资金突围
    券商观望
    第三方软件评估申请
    国家战略叠加推动 宁波港拟吸并舟山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固收窘境倒逼资金突围
    2015-08-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金苹苹 ○编辑 长弓

      业内人士指出,固收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走低,显示市场流动性整体宽松。虽然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在当前遭遇调整,但只要其预期向好,资金回流股市是可以期望的。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长弓

      

      相关统计显示,当前的互联网“宝宝类”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均下滑严重。截至8月4日余额宝公布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2350%,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出现大幅下滑,1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跌入“3时代”。

      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固收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走低,显示市场流动性整体宽松。虽然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在当前遭遇调整行情,但只要其预期向好,资金回流股市是可以期望的。

      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下行

      根据融360的统计,前两年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宝宝”类基金产品,在2015年一季度收益率走势还相对稳定,但是进入二季度之后,“宝宝”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直线下滑,4月份其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4.55%,5月份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微降至4.36%,6月份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直接下滑至3.89%,首次跌破4%的关口并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自6月10日开始遭遇“27连跌”,同时大部分“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跌破“4%”这一大关。进入7月以后,该类产品的颓势依然持续,截至记者发稿,余额宝公布的8月4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2350%,从其走势图上看,呈现出一路下行态势。

      至于银行理财产品,尽管盘桓许久,在7月上旬其平均收益率水平也终于“破5”。统计显示,在2015年7月11日至2015年7月17日这周,市场上721款人民币非结构性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8%。

      而银率网最新的统计则显示,近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出现大幅下滑,1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跌入“3时代”,预期收益率超6%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仅有10款。同时,7月初预期收益率在5%至6%之间的理财产品占比达67.86%,上周该比例降至55.39%,4%至5%收益区间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上升近10个百分点。对此,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指出,自7月上旬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破5”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一路下滑至4.85%,预计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此外,针对高净值人群推出的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虽相对平稳,但从6月开始也呈现出微幅下行趋势,用益信托的统计显示,今年5月至7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9.39%、9.22%和9.20%。

      投资市场的同向“运动”

      事实上,经过过去一两年的快速发展,2015年以来,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已到了发展瓶颈期,其中市场资金面宽松、收益下滑是其面临的最大困境。

      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央行共进行4次降息及3次降准,市场流动性也因此保持相对宽松的局面。而央行周二举行的2015年分支行行长座谈会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市场人士预期,受今年下半年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适度宽松的状态,加上6月份大额存单正式推出,上半年存款利率上限逐渐扩大并有可能于年底取消,利率市场化推进速度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宝宝”类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继续走低。

      “其实整个金融市场都是彼此相关、互为因果的。”某国有银行人士针对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的现象如此分析。在他看来,股市财富效应减弱引发的理财需求激增,不仅将降低资产端的预期回报率,还会导致理财收益率可能继续出现大幅下调。

      他指出,前两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企,与市场资金面相对紧张,以及理财资金大量投资非标资产有关。“那个时候银行资金青睐的多是通过融资类信托等渠道投资的高收益非标资产,而今年以来,银行资金则是通过券商的两融业务以及结构化配资业务进入股市以获取高收益。”

      这一现象,从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二季度统计数据中也可以得到印证。统计显示,信托业传统的重头业务融资类信托比重逐年下降,今年二季度下降至占比26.55%;投资类信托占比则在二季度末达到39.33%,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以证券类信托的形式投入到此前非常火爆的A股市场。

      但随着监管层开始严查场外配资,以及市场深度调整导致两融资金规模缩水等因素,使得银行理财资金的入市规模减少,收益也呈现下行走势,并最终导致其在7月份的“破5”。

      股市吸金效应仍存

      “可以说目前投资市场上的各大类品种,虽然分属不同的金融子行业和市场,其实彼此间蕴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前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他指出,当前银行的个人客户尽管因为股市遭遇调整而将部分资金从中撤出,但仍未出现“态度坚决”的撤离。“很多客户最近都偏好流动性强的产品,因此那些超短期理财产品目前较受欢迎。也就是说,客户虽然暂时没有继续配置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但他们仍在等待机会再次入市。”

      这也意味着,一旦股市真正企稳,等候在场外的资金仍将重新流入。

      而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师张忆东也认为,目前低利率环境仍在,有利于资产价格的表现;同时从社会财富再配置的角度,资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股市需要休整,但从股票占居民家庭财富的比例、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权益类占比、证券化率等指标看,股票资产配置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

      闫自杰也认为,当前遭遇发展瓶颈的银行理财正在向大资管方向转型,“正通过寻求更多的合作渠道以获取更高的资金收益率,除海外资产配置外,相信股市仍是银行资金未来流入的重要方向之一,只不过将来可能会从整体规模及风控上有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