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科技
  • 9:评论
  • 10:研究·宏观
  • 11:研究·市场
  • 12:上证观察家
  • 13:数据·图表
  • 14:股市行情
  • 15:市场数据
  • 16:数据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脚踏实地把准全球金融版图的中国坐标
  • “图书众筹”异化为“众愁”?
  • 资产管理
    离不开股指期货
  • 依托金融体内外合力化解银行不良贷款
  • 分级基金的设计缺陷惹出了大麻烦
  •  
    2015年8月7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评论
    脚踏实地把准全球金融版图的中国坐标
    “图书众筹”异化为“众愁”?
    资产管理
    离不开股指期货
    依托金融体内外合力化解银行不良贷款
    分级基金的设计缺陷惹出了大麻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产管理
    离不开股指期货
    2015-08-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吴长凤

      

      金融投资产品的创新,本质上是对各种金融资产风险的进一步分配、转移或分割,其根本推动因素是各类投资者对投资目标的诉求及对投资风险收益的偏好。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不仅本身是金融创新,还为其他投资产品提供了重新配置风险的工具,使产品的风险特征更清晰,收益来源更明确,能充分发挥投资管理人在不同领域的投资管理能力。正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特性和多空机制等更贴近人性的特征,资产管理机构才可利用其设计出满足投资者各类需求的金融投资产品,实现投资者的风险收益目标。此外,恰当运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还能使得投资产品本身的流动性管理更有效。

      自1997年10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至今18年来,投资于标准化证券的资产管理规模大约有11.6万亿,约占2014年我国GDP总量的18.24%。在现货市场只能做多的投资环境下,股票型、混合型等开放式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尤其在震荡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同质化基金不断遭遇赎回。伴随着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期现基差套利产品、股票多空(相对价值)创新型金融产品相继出现,为投资者的选择敞开了另一扇大门。

      据晨星(中国)统计,2012年三季度末,在全球股票型、混合型和另类共同基金中,平均有大约10%的基金运用股指期货进行资产管理,美国的另类基金中对股指期货的运用比例达23%。股指期货不仅使这些基金可以方便高效地建立和管理海外资产头寸,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而且还大大丰富了产品类型,满足了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需求。例如,美国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利用S&P500股指期货,实现可转移Alpha策略,在获得S&P500指数(Beta)收益的同时,发挥其在固定收益资产方面的投资优势,获得超越指数的回报。绝对收益类型的基金,对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使用更加普遍。利用股指期货空头对冲现货资产的风险,获得手中持有的现货优质资产超越市场指数的绝对收益。

      我国股市的多空策略另类开放式基金起步较晚,2013年12月6日,嘉实绝对收益策略基金发行成立;2014年5月16日,嘉实对冲套利基金成立。此后,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了股票多空另类策略型开放式基金。据最新统计,目前这种类型基金共有9只,总规模为273亿元。相对于美国国内的588亿美元的另类投资共同基金,我国此类型产品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在6月15日之后连续三个星期的沪深股市行情大跌宕期间,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为36.92%,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为20.46%,而股票多空基金平均涨幅为0.48%。

      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不仅丰富了产品类型,满足了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理念,对资产管理人来说,适当运用股指期货,还可以对投资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很大便利,能更加低成本、高效地应对投资者的申购赎回。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特征和高流动性,使得大规模投资组合管理人,在期货市场建立和调节组合头寸的成本明显低于现货市场,速度更快,资产管理人自然倾向于在收到新信息时首先在期货市场交易,因此期货市场对于新信息比现货市场反映得更快,而期、现之间的套利活动也能确保现货市场价格不会较大幅度、较长时间滞后。假如没有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现货市场不仅也将反映新信息,而且由于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增大,其价格波动也会增大。

      在沪深A股市场刚刚过去的行情跌宕期间,如果开放式基金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更有效的现金管理,在面对投资者的大规模赎回时,就可以大大降低对现货市场的冲击,降低对基金长期持有者利益的损害。如果按照目前有一半股票型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总共约4万亿)配置5%于股指期货作为配置或流动性管理手段来计算,那么股指期货日均持仓合约市值将大约增加1000亿元,这对日最高持仓合约总市值不到5000亿元的期货市场,也将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许多股票衍生产品的批评者没有意识到,事实是这些工具的市场成长得如此快并不是因为其成功的推销策略,而是因为他们给使用者提供了经济价值。股票衍生工具使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可以保值和迅速低成本地调节头寸,因而在资产组合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现实来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养老基金、国家主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资金也必然会对多空类型的绝对收益产品提出配置需求,以期达成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目标。

      环视当今世界,金融衍生产品的稳定发展还将不断持续,在我国,这也将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战略,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逐渐推进,国际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人民币保值增值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必然希望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管理和控制风险,实现其多元化稳定收益的投资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