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广告
  • 9:评论
  • 10:研究·宏观
  • 11:研究·市场
  • 12:上证观察家
  • 13:数据·图表
  • 14:专版
  • 15:股市行情
  • 16:市场数据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国企改革新一轮攻坚:守住五条底线
  • 百亿级投资项目未批先建毁林千亩
  • 证券公司“两融”业务中担保物性质再审视
  • 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更市场化了
  • 换种眼光看配有杠杆融资的员工持股计划
  •  
    2015年8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评论
    国企改革新一轮攻坚:守住五条底线
    百亿级投资项目未批先建毁林千亩
    证券公司“两融”业务中担保物性质再审视
    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更市场化了
    换种眼光看配有杠杆融资的员工持股计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换种眼光看配有杠杆融资的员工持股计划
    2015-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兰 波

      

      《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情高涨,尤其是证券市场出现巨幅震荡后,为求稳定股价,员工持股更呈如火如荼之势。沪深两市7月9日以来先后有120家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预案,据不完全统计,待实施的118家公司中,有58家公司计划配有杠杆融资,占比近半。这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笔者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本身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对企业忠诚度,提升企业发展凝聚力的有效手段。理应允许各种员工持股创新形式的出现,尊重资本市场杠杆融资的创新需求,而不应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对杠杆融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将其扼杀在萌发状态。

      由于场外配资过速,过度放大了证券市场的杠杆风险,引发了股市6月中旬以后的剧烈震荡,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性。因此,针对场外配资的检查和监管,都是必要的。而配有杠杆融资的员工持股计划,针对的是员工的诉求,满足的是员工对企业发展信心。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应当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情调动,在员工持股计划中,运用更多的创新性元素,是合规有序,理该区别对待。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环境,更有其不同的演变历史,尤其是存在各种复杂的竞争环境,产生不同的市场竞争力,在运用员工股权激励办法时,也就大有差异。立足于鼓励创新的角度,制定并实施适应企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员工持股计划和方案,需要上市公司采取更灵活的保护措施来满足员工需求,适应企业推行员工持股的环境和条件。

      说到底,员工持股计划仍然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更是一种企业的风险机制,体现的是管理层的管理智慧,尤其是企业资源运用的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因此,把握企业发展状况,了解员工激励需求,形成适应企业发展的激励文化,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好充分的人力资源调研,从而形成适合自身的员工持股计划,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毕竟,员工持股计划风险可控在于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可控。

      员工持股计划中运用杠杆融资功能,只要是立足于企业情况做出的合理设计,并在企业员工内小范围循环,就是一种必要的融资体系的设计和安排,一种金融资源组织活动的创新。

      所以,立足于成熟杠杆资源运用,与打击非法场外配置之间并不矛盾。同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现有的融资功能,运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各种有效杠杆,也是一种资本市场发展必然,这对激活市场,调动员工的持股热情,形成良好的员工持股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首创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员工持股计划中运用杠杆融资,还能有效放大投资者对企业价值长期看好的预期,有助于丰富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对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尤其对稳定核心人力资源,保护技术人才,推动知识资本化,推动人力资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为此,员工持股计划中的杠杆融资,不能看成是一种短期的套利行为,而应将员工持股中的杠杆融资的内涵不断丰富,更好地把握员工持股中运用杠杆融资的特色,把握创新中的风险。

      当然,无论哪种员工持股计划,运用杠杆融资都不能脱离上市公司主业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发展,脱离资源优化配置的实际。只有形成了有效的杠杆运用与企业内在价值发展的动态匹配机制,达成员工自我利益保护与企业发展利润之间的匹配关系,才能使员工持股计划中的杠杆融资功能运用发挥出最佳的激励效果。

      再从提升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角度看,树立正确的上市公司股价估值标准和定价体系上,丰富股价结构和内容,推动市值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上,员工持股计划中运用杠杆融资,都不失为一种推动企业员工创新,形成良好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手段。关键是,好的员工杠杆融资持股应在制度设计中融进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融进能促进企业创新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工具运用氛围,进而形成合力,既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又能改善资本市场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