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抉择
□益 智
自今年端午节沪深股市大跳水已过了两个月,监管层的救市行动也运行了一个多月。7月9日上证指数最低3373点,而在我写本文时股指已落到了3209点。多种形式的救市措施的效用期限似乎太短。围绕着救市机构的主要代表证金公司及其出手增持的各只股票这条线索的“宫斗”惊心动魄。冥冥中呼应这种说法的是,证金王增持比例最大、涨幅最高的股票梅雁吉祥,救市前后居然涨幅一倍,更为诡异的是,这家公司是盘子不小的老牌亏损户,主业混乱不堪,之前的市场表现与所谓“证金概念股”身份实在格格不入。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认为我是反对政府救市措施的,大谬矣。传统宏观经济学拉动经济复苏的手段可以采用在荒地上挖个大坑再填起来,以至引申为对基础建设的主动超前投资,诸如铁路、公路、机场等,在我国则体现在“一带一路”、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资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在沪深股市,证金公司对各类股票的看似毫无规律的大笔增持行为,即使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也已在股市里发挥了挖大坑埋大坑的作用。
朋友中有好事者组建了博士中国群,有群友推送了他读了近30本有关金融危机的论著后的推荐书目。因感慨美国相伴于金融危机和金融丑闻的金融改革,在危机中实现了平时难以施行的变革,转危为机,是美国金融危机历史中最值得研究的,他推荐的第一部书是我去年翻译的美国前财政部长盖特纳的《压力测试——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他还填了一首打油词:
“鹧鸪天——压力测试
十九条命雷曼猫,大厦将倾火在烧。城门失火殃池鱼,救火队员齐协调。
火火火,太喧嚣,金融危机前信号。峭壁边缘浪汹涌,请得神针镇波涛。”
作为《压力测试》的译者,我知道,处于党争、道德风险指责和救火队长职责漩涡中的盖特纳在焦头烂额之际,其实对中国的权威制度实在是心向往之。当然美国艰难地实施了各种非市场手段的救市措施,美股最终成功走出了一个长期大慢牛,实体经济似也盘出了谷底,现在甚至忘记了当初狼狈不堪的模样,美联储都已在讨论加息了。实际上,美国对于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即使演出了不少三顾茅庐的把戏。盖特纳对于金融危机反思的结论就是,当危机来临时,必须用压倒性的优势力量去救市,树立信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制度建设的基础,是这个制度还活着!
然而,作为西方政治家在危机来临时的朝圣地中国,还有许多从来不涉足股市的市场经济学家在运用笨拙的市场经济理论评论股市,诸如今年端午沪深股市跳水实际上出现了异常情况,一些学者还说要用看不见的手去放任这个市场,闲散的看不见的手的力量短期内能够扭转或化解随时可能出现巨大的市场风险吗?金融危机在美国都会被描述为火灾,救市者也被比喻为救火队员。就在股市震荡不止时,天津滨海新区码头仓库发生了危险品爆炸,年轻的消防队员付出了惨重代价,那些学者怎么不出来讨论是否该救火,是不是该让火灾自然消灭,让肇事者自己去解决问题?对于金融市场的“熊熊烈火”他们就是这么主张任其自生自灭的,可见其荒谬。
上周日晚上,又传出养老金入市的信息。许多人认为,既然养老金要入市那就该在低位建仓,所以股市应再低些。其实,作为资本市场,价位高低都是相对的,高了如果可以再高,那么这个高位也是低点,如果低了还有再低,这个低位也是高位,投资者的信心最重要。从目前政府救市的行为来观察,虽然执行上不无可商榷之处,但思路上还是汲取了美国救市经验,抱有坚定的决心。笔者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后,深感各种重磅利好政策的执行细节对市场的重要意义。比如,严厉追查做空谣言,杜绝扰乱信心的讨论,诸如政府救市资金退出等言论;严查机构抄底后的减持行为,严格追溯检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到五倍罚款;救市资金统筹安排,对一批小盘绩优次新股按照长牛慢牛模式操盘,节约资金,集聚人气,带动蓝筹,逐步实现大盘指数的长牛慢牛。对于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提高交易成本,甚至可采用T+1交易方式与现货对等。当然,最关键的是要让投资者对政府的救市行为充满信心,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能否在对晴雨表的修复中体现国家意志,也是民众对政府信心的试金石。
为了更方便勤勉地教书育人,低碳减排,不受大学城远离市区的限制,两年前我入手了一套学校对面的高层小户型,东临钱塘江景,北靠高尔夫绿地,南面莘莘校园,现在刚刚入住,每天都看到小卡车载着家电、三轮电动车送着快递外卖进出小区,有时心里便会暗忖,如果没有这些楼盘,没有人买这些楼盘,勤劳快乐的劳动者们的生计是否会受到挤压呢?股市的反复暴跌必然影响实体经济,损害民生,因而,救市必须坚决,必须排除一切干扰。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反馈给我们的“真经”。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