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评论
  • 9:研究·宏观
  • 10:数据·图表
  • 11:书评
  • 12:上证观察家
  • 13:股市行情
  • 14:市场数据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华神集团实际控制人金蝉脱壳
  • A股调整拉低“壳”成本
    中概股回归涛声依旧
  • 汽车节能三项国家强制标准报批在即
  • 放弃整体收购 融创四处并购核心城市项目
  • 绿色建材十大行动计划启动
    Low-E玻璃闪闪发亮
  • 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巨大 安达科技上半年盈利猛增5倍
  •  
    2015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公司
    华神集团实际控制人金蝉脱壳
    A股调整拉低“壳”成本
    中概股回归涛声依旧
    汽车节能三项国家强制标准报批在即
    放弃整体收购 融创四处并购核心城市项目
    绿色建材十大行动计划启动
    Low-E玻璃闪闪发亮
    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巨大 安达科技上半年盈利猛增5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调整拉低“壳”成本
    中概股回归涛声依旧
    2015-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尽管A股出现了幅度不小的下跌,但其整体估值相对美股来说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股价大幅下挫使得‘壳资源’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借壳成本,让中概股“回乡”之路更为平坦

      ⊙记者 邵好 温婷 ○编辑 全泽源

      

      从闪离宏达新材到移情七喜控股,分众传媒仅“踟蹰”了数个小时。

      作为中概股回归的标杆企业,分众传媒在借壳对象上的无缝对接,在展示资本运作娴熟技艺的同时,也反映着暴跌之后中概股依然期盼回归的渴望。

      上证报记者从多方获悉,面对这轮大调整,此前宣布从美股私有化的多家中概股公司并未有丝毫退却,在A股估值几乎腰斩的情况下,它们的回归脚步仍然坚定。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暴跌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低成本借壳登陆A股之便利。

      分众身价不变火速换壳

      昨日,宏达新材与七喜控股公告了两则与分众传媒相关的信息,前者被分众传媒抛弃而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后者则将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方式实现分众传媒借壳上市。

      对比两个借壳方案不难看出,分众传媒尽管更换了借壳对象,但是在交易价格上并未改变。

      公告显示,七喜控股拟以截至拟置出资产评估基准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分众传媒全体股东持有的分众传媒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其中,拟置出资产作价8.8亿元,分众传媒100%股权作价457亿元。这一价格与分众传媒此前借壳宏达新材时的价格完全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从6月3日宏达新材公布重组公告,到昨日七喜控股宣布借壳事项,中间仅仅过去了不足3个月的时间,而就是这短短的3个月,A股市场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回看6月初,分众传媒以457亿元的身价拟借壳宏达新材被视为“A股的胜利”。经过了半年多的上涨,时隔7年再度站上5000点的A股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彼时,在暴风科技等科技股大涨的标杆效应下,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而越洋上市的科技类公司纷纷有意放弃国外上市平台,转而回归境内资本市场。

      就在回归行动蔚然成风之际,A股的风向却陡然转换。在6月12日创下5178.19的高点后,上证指数就进入了下行通道,甚至在8月26日一度触及2850.71点的年内新低。A股整体估值亦从约22倍的市盈率滑落至约14倍的市盈率,缩水近四成。

      中概股回归热情不改

      没有了较高的估值差异,中概股是否还将回归?

      “从分众传媒旋即找到借壳对象,并拿出重组方案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行情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分众传媒终止借壳宏达新材后,并没有等待观望,而是立刻拿出了全新的方案,重新向A股市场冲刺。

      据上述人士透露,尽管A股出现了幅度不小的下跌,但其整体估值相对美股来说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况且,中概股本身运营都是在国内,其盈利模式、估值体系也更容易获得国内资本的认可。

      记者从部分曾有意回归的中概股处也得到了类似的信息。就在上周,世纪佳缘CEO吴琳光就曾表态,这轮股市动荡对扎根中国市场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面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在7月初,吴琳光还曾以致内部员工信的方式表示,不会因为短暂的资本市场变动就改变战略。

      事实上,A股市场的下跌在影响中概股回归估值的同时,也在“壳资源”价格方面变相地降低了中概股的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根据最新股价,已有超过70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低于40亿元,其中,约有30余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低于20亿元,而在今年6月份,市值低于20亿元的公司仅为个位数,市值低于40亿元的也仅有百余家。

      “股价大幅下挫使得‘壳资源’由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一些壳公司甚至一改此前对借壳方挑肥拣瘦的做法,主动向优质公司示好,希望获得对方借壳。”某投行人士称,这对于有意回归A股的中概股来说,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借壳成本,从而让“回乡”的路更为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