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雷克萨斯NX的关键词:贴心 IT 帅暖男
  • (上接6版)
  •  
    2015年9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汽车周刊
    雷克萨斯NX的关键词:贴心 IT 帅暖男
    (上接6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接6版)
    2015-09-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6版)

      汽车企业自身平台化战略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早期的尝试。力求在单一平台上,增加通用性。但这本质上其实是成本控制的手段,从而确保在低价位的前提下实现更多的用户需求。但是这种平台的局限性恰恰在于只可能在一个企业内或者联盟企业内实现共享,而不是向所有的汽车行业共享?现在大家也许可以明白了,为何双向限制的上汽-阿里汽车不是我所理解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了吧。这种传统汽车企业负责造车,互联网企业负责运用输入(也许还包含电商大数据)的分工模式不是真正的互联网汽车。

      由于汽车产业体系复杂,跨界整合难度极高,因此要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的通用平台谈何容易?但是如果在最为困难,当前技术垄断壁垒程度最高的汽车研发和生产都实现开放平台,那么车载运用、汽车流通、汽车服务的生态开放则相比之下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但要让汽车的大佬们现在开始革自己的命实在是太难了。别的不说,如果实现开放平台,那么汽车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利润从哪里来呢?说实话,我无法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有一个故事也许可以看出答案的大概轮廓。微软的新CEO纳德拉曾经被问到:如果客户价值和企业利润不可兼得,该如何选择?他说:当选择客户价值。又问:那么企业蒙受的利润损失又该如何得到弥补呢?他回答说:那就去开发出能够创造客户价值的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显然,这才是互联网思维。这显得和我们现今的汽车行业思维是那么格格不入。

      所以我说,真正的互联网汽车绝对不会脱胎于传统汽车企业。纯粹的互联网思维绝对不会把反应速度、改进可能和简单客户体验当作是前进的终极目标,借用一个新晋互联网造车企业负责人的话说,互联网汽车应该以用户全面体验为核心,依托互联网技术跨产业价值链垂直整合的共同理念前提下,实现“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面开放,从而打破企业间的利益边界、资源边界、产品边界,达成全社会的资源的共生共享和共赢。

      4.0以及更高的版本——作为社会产品的汽车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汽车的发展方向是无人汽车。无人汽车是发展的方向,但无人汽车不等于无人驾驶。因为无人汽车要解决人不驾驶以后,在行驶途中的整片时间的利用问题。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智能手机的成功在于成功地利用了所有人的碎片时间,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来利用整片时间呢?比如,驾驶。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通常我们认为心无旁骛的驾驶时间是不可利用的。但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在驾驶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什么事情?或者说,如果有机器可以代替我驾驶,我可以在我移动的过程中做哪些事情?当然,通行效率和客户体验是需要保证并完善的前提,否则,公交车或者地铁就已经是一个比无人汽车更加现实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无人汽车绝对不是一个企业产品,而将是一个社会产品。它将催生一系列汽车服务、营销、以及相关衍生设施的革命,甚至将对社会的同行伦理提出新的挑战。但无论如何, 这将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想法和尝试。

      也许有人还会认为,这类的未来汽车,已经远远背离了所谓汽车行业的本质。曾有人说,互联网汽车的本质还是汽车。错了,互联网汽车的本质不是汽车,也不是互联网,而是移动。互联网只是丰富了移动的内涵。也曾有人说过,这样的未来驾驶将不再具有乐趣。也许吧。可就像汽车的诞生并没有消灭马匹。即便在今天,马仍然有其生存的空间,至少骑术还会被当作一种运动存在,驾驶和驾驭,哪个更有乐趣呢?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一百多年前,如果人们抱定的宗旨始终只是培养一种吃得少、跑得快的新品种马,那么你就永远无法拥有一台汽车。因为这错误地理解了马的本质,就像人们今天错误地理解了互联网汽车的本质一样。

      所以,如果把这个目标搞清楚了,我们的路线就清楚了。近几十年来,汽车工业已经没有英雄久矣!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中国汽车的互联网之路如何走, 看看互联网汽车的襁褓里,能否诞生出拥有全新定义的汽车,能否产生出为消费者带来新价值的英雄!

      

      2015年9月6日

      第18届成都国际车展后

      

      

      (作者系欧洲汽车公司在华高级管理人员。有着20年的汽车从业经验,曾在过多家500强国际车企,包括通用汽车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