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
也许有人看了本文标题会说,新三板现在不是发展得很好吗?有什么可担忧的呢?的确,截至9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3585家,早已超过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和,成为我国挂牌企业数量最大的基础性证券市场。相对于A股主板IPO恢复遥遥无期的局面,目前新三板每天都有十多家乃至几十家公司挂牌,年内挂牌公司的总数可望突破4000家,同时每个月也能完成几十亿元的再融资,可以说市场的一部分功能发挥得颇为充分,理应被点上个大大的赞才是。
然而,毫不客气地说,上述这些只是新三板光鲜的一面,千万不能忽略它还存在暗淡的另一面:尽管市场规模迅速膨胀,但交易却很不活跃,一般每天只有3亿元左右,再加上大多数股票有行无市,相当比例的公司股价已跌破了再融资价格,大量投资者因为市场流动性缺乏而面临交易上的困难,市场的定价机制更是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新三板出现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失衡,虽然一级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挂牌公司数量暴增,但二级市场却异常冷清,已根本无法承接公司股东的变现要求。也因为这样,眼下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价格较半年前普遍下跌了50%以上,破净的公司也不在少数。而这种局面的延续,自然会导致新三板发展的受阻:越来越多的挂牌公司不能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流动性,其价格也因为供求不平衡而出现扭曲。长此以往,必然会弱化融资功能,并且使得拟挂牌公司因为不能全面达到预期目的而心灰意冷,影响挂牌积极性。到最后,就是整个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受阻。
虽然现在已与券商签约、正在改制、完成股改、通过券商内核的拟挂牌企业有6000家左右,新三板的一级市场似乎仍然后劲十足。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只要二级市场这种冷清的局面再延续半年,情况恐怕就会发生显著变化。不管怎么说,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是一个整体,当两者之间形成过大反差时,就一定会引发某种内在的危机。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个有行无市的市场,是不可能对投资者产生持续吸引力的,而一旦没有了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无论新三板的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最终都将是缺乏生命力的。
依笔者之见,导致新三板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出现如此巨大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级市场几乎没有门槛,企业的供应几乎是无限的。如果说过去新三板主要还是作为小微企业的孵化器,主要供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挂牌,多多少少还存在一定限制,那么到了今天则已经演化为凡是一时无法在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都选择了去新三板的局面了。新三板队伍在不受制约地日益膨胀,君不见那些成熟型的大中企业都登陆了新三板么?而在二级市场,则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将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都拦在了市场之外,同时对做市商队伍也采取了严格的控制,现在只有券商可以充当这个角色。相对于日渐增多的采取做市交易的挂牌公司,作为唯一做市商的券商显得势单力薄,越来越难以招架。投资者数量少,做市商规模有限,孱弱的二级市场根本无法与高速扩容中的一级市场相平衡,这就给新三板的持续发展投下了阴影。如果说半年前新三板还是炙手可热的话,现在转眼间其二级市场已经如同死水微澜,那离一级市场门可罗雀的日子还会远吗?
显然,未来新三板的长远持续发展,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冷热不均的状态就必须尽快消弭,使之平衡发展。有鉴于此,一级市场是不是该有主动的节奏控制呢?二级市场是否应该积极放开呢?其实这些设想很多人早都提过,相关部门也有规划,要推行起来也并不很难,关键在于对如何尽快调整现行制度,也就是改革与创新。坦率地说,近段时间来,新三板改革与创新的步子变得有些滞重了,特别是在发展二级市场方面步履蹒跚。该是相关职能部门调整思路的时候了。尽力统筹一级市场的发展,全力避免盲目挂牌以及为挂牌而挂牌,为卖壳而挂牌的现象。对二级市场,则在加强规范的基础上,从扩大有效需求出发,降低门槛,增加资金入市,以此来缩小两个市场之间的反差,求得动态平衡,为未来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