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科技
  • A7:数据·图表
  • A8:专题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华融今起接棒招股 香港再掀中资金融股投资热潮
  • 企业去海外何时
    不再“自带干粮”?
  • 不良贷款过万亿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重启呼声走高
  • 债市节后加速冲顶 业内人士称多重风险暗藏
  • 美联储货币政策弱效 国债收益率触零
  •  
    2015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华融今起接棒招股 香港再掀中资金融股投资热潮
    企业去海外何时
    不再“自带干粮”?
    不良贷款过万亿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重启呼声走高
    债市节后加速冲顶 业内人士称多重风险暗藏
    美联储货币政策弱效 国债收益率触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市节后加速冲顶 业内人士称多重风险暗藏
    2015-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孙忠 ○编辑 潘圣韬

      

      在实体经济景气度下行阶段,资金只能在股债两市之间徘徊。

      由于股市6月重挫以及人民币显著贬值,银行打新资金率先转战债市。“十一”长假后,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落空,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增大,债市再度成为资金配置的焦点。一时间,债券市场成为流动性博弈的主战场。

      不过,在债市高歌猛进之时,潜在风险也暗藏其中。虽然风险尚未暴露,但是9月信贷数据的超预期已经给了市场一个警示。

      

      股市资金搬家债市

      6月股市重挫成为银行配置债市的最大触发因素。一家大型银行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年初至6月份股市涨至5000点期间,银行理财资金配置重点仍在“打新”以及优先级固收产品上。

      而随着股市急转直下,发行新股暂停,银行系“打新”资金最先从股市中撤出,但难以寻觅到合适的资产进行配置。最终长久期国债成了配置首选。“当时由于信用利差极低,基本上机会一旦出现,银行资金会果断配置。”该人士向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市场资金也开始逐步配置债券。“8月份明显感觉到资金在踊跃配置债券。”银河证券分析师刘丹认为,此时正式开始了大规模股债风格切换。

      由于多项宏观数据不佳,并且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导致跷跷板导向了债市。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成了市场中的香饽饽。

      9月份万科债发行利率3.5%,甚至低于5年期国开债的水平,接近询价区间下限,信用利差几乎为0。“这是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佳市场氛围。”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长期国债在9月末被做多资金追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9月末,从3.3%迅速降至3.2%;而节后又下跌近20个基点。从一级市场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破“3%”。二级市场收益率也逐步接近3%。

      美国加息落空 债市疯牛加速

      “十一”长假期间很多因素正在逐步发酵,而风险偏好也在发生了细微改变。9月底,市场资金面仍有一定压力,且对于美国是否加息仍有猜疑。

      “但十一期间,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明显低于预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弱。”银河证券分析师刘丹认为这使得货币政策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10月10日,央行宣布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让市场感觉货币政策放松可期,节后资金面宽松。

      由于9月宏观数据陆续公布,也让债市资金找到了更多做多的理由。特别是CPI增速再度破“2”,同比增速降至1.6%,让市场感觉央行降息降准可期。

      债券现货和期货于是联袂上攻。国债期货也在节后节节走高。五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在此期间分别上涨0.8%和1.25%。

      

      多重风险暗藏

      不过,随着流动性的汹涌而至,债市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

      银河证券刘丹认为,目前债券收益率曲线加速扁平化,但是未来仍会陡峭化。刘丹认为,9月份中国宏观数据有可能是近期最差,短端利率在降息降准预期推动下仍有下行空间,但长端利率仍需要经济基本面来支撑。

      而10月份在房地产交易升温和财政政策发力背景下,经济数据有望好转。因此,目前债市已暗藏风险。在此情形下,未来债市会遇到一定阻力。

      同时,目前债市的杠杆水平也是风险因素。“由于目前债市收益率处于较低水平,如果赚票息,显然不能满足产品需求,必须加杠杆。”一家债券交易员认为,目前债市风险不容小觑,只不过现在还没看到明显的触发因素。

      另一个让债市不能“心安”的定时炸弹便是股市出现持续反弹和“赚钱效应”的回归。

      节后由于海外市场大涨和资金面宽裕,股市已经连续上涨并形成了不错的赚钱效应。“现在很多机构仓位很轻,对于股市参与程度都很低,一旦股市形成良性循环,市场风险偏好必定转换,债市也将面临配资资金净流出的情形。”刘丹表示。

      “另外,债市最大的参与者是银行。如果银行在资产配置领域找到新的机会,债市也会受到冲击。比如9月信贷就好于预期。”混沌天成期货分析师季成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