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评论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圆桌
  • A16:基金·人物
  • 市场大幅反弹 机构关注利好可持续主题
  • 这笔账,资管企业应该算算
  • “困境基金”
    让投资危中有机
  •  
    2015年10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市场大幅反弹 机构关注利好可持续主题
    这笔账,资管企业应该算算
    “困境基金”
    让投资危中有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困境基金”
    让投资危中有机
    2015-10-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金苹苹

      

      最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失去的十年”看起来不再遥远。

      在经济遭遇危机的时候,投资也同样容易陷入困境。但是,有一种投资策略,却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方式让投资做到危中有机。诺亚财富香港财富管理研究总监夏春撰文指出,主动地投资那些未来可以真正脱困的“困境证券”,很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收益。

      在夏春眼中,困境策略的投资目标是因为各种原因将要陷入、已经处于,或者即将脱离破产重组等财务困境的公司。但被动地不加挑选地投资于困境证券的回报很不理想,只有主动地投资在那些真正能够脱困的公司才可能实现高额回报,而这正是受监管约束较少又拥有专业人才的对冲和私募股权基金大展身手的舞台。

      具体来说,成功的基金管理人需要了解和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历史业绩、困境产生的原因、资本结构、债权特征和债务条款;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包括破产程序、税务问题、不同级别债权人的权利,不良资产剥离;在交易执行方面需要了解市场最新动态、设计风险套利模型、进行交易流动性管理、预计并解决破产程序中出现的权利纷争等等。在这个基础上,私募股权基金倾向于购买困境证券后,帮助公司完成资产重组,完善治理结构,设计发展策略,并最终通过重新上市或者并购来实现高额回报,而对冲基金相对而言较多关注困境证券本身产生的交易机会。

      比如针对将要陷入破产的困境证券,基金管理人可以买入折价的债券(期望公司申请破产之前收到的债券息票收益加上破产后资产清算都价格高于买入价格)或者卖空股票(期望股票价格持续下跌)。针对已经处于破产重组或清算的困境证券,基金管理人可以购买向债权人发行的股票,或者买入次级债权证券以等待在重组过程中被转换成股票,原因在于这些股票和次级债权通常被低估。此外,传统的期权和创新的信用违约互换等衍生产品也为困境证券的多空仓位提供了更多的对冲机会。

      夏春更是举例指出,世界上最早的困境投资早在200年前已经诞生——19世纪中期的英国铁路建设泡沫破灭后,许多公司包括英格兰银行都陷入困境,它们的股票价格跌到原价的十分之一,最早的一批困境投资者也由此诞生。19世纪中后期,同样的铁路业暴涨暴跌在美国发生,只不过困境证券的主体由股票换成了债券。而上个世纪,美国30年代的公用事业和80年代的房地产业都见证了困境证券的出现和大获其利的投资者。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有统计显示困境证券策略的累积和年化回报仅次于全球宏观,且具有更小的波动率,甚至反映经风险调整的回报率的夏普比率显示困境策略排名第一。但夏春仍然提醒投资者,由于困境策略主要投资于债券,最高月回报并不突出,获得优秀的表现需要专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