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公司
  • 4:市场
  • 5:市场
  • 6:评论
  • 7:信息披露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圆桌
  • A16:基金·人物
  • 固收产品收益率“跌跌不休” 资金流向或生变
  • 基金谋攻
  •  
    2015年10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固收产品收益率“跌跌不休” 资金流向或生变
    基金谋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固收产品收益率“跌跌不休” 资金流向或生变
    2015-10-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金苹苹

      

      “花无百日红”,这句话在投资市场上亦如此。

      此前A股市场暴跌后,一度被投资者青睐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当前正遭遇着收益率下滑看似无止境的隐忧。市场人士指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窘境是:一方面是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另一方面是随着流动性的充裕,相关产品的收益率下滑势头无法止步。

      有分析预期,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已渐趋合理,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宽松的流动性也有望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持续,未来若A股市场行情向好,资金有望回流股市。

      “跌跌不休”的收益率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句话用来形容当前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走势可谓相当贴切。最新的统计显示,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以及类固收的集合信托类产品的收益率,都一直处在下行的路上。

      来自银率网的统计显示,9月份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3%,较8月下降0.1个百分点。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正持续下跌,而高收益产品也逐渐淡出银行理财市场。统计显示9月只有50款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超过6%,4%-5%收益区间的产品数量增多,几乎达到9月发行产品总量的一半,预计未来会进一步增加。

      至于原本备受青睐的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2015年二季度之后,该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直线下滑,颓势显现。有统计显示,今年6月“宝宝”类理财产品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直接下滑至3.89%,首次跌破4%的关口并创下历史最低水平。进入10月后,在国庆长假期间,素有“宝宝”类产品风向标之称的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破3”,其7日年化收益一度最低跌至2.9480%。事实上,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3%以下,

      就集合信托市场而言,用益信托在线统计显示,9月成立的该类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8.66%,较8月下滑0.2个百分点。对此,信托业内人士也预期,伴随着流动性的持续宽松,类固收的集合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从长期看将会一直下行,未来将很难见到当前8%—9%的收益率水平。

      流动性充裕仍将持续

      进入第四季度后,因为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消除,市场上较为一致的预期是: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状态,2015年最后的3个月,流动性应该无虞。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CPI报1.6%,大幅低于前值和预期,PPI报-5.9%,与前值持平,通胀数据表现出CPI迅速降温,PPI谷底徘徊的特点。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CPI回落原因是对比基数和肉蛋菜价格涨幅普降所致,后期物价走势或仍持续低位运行。

      对此,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CPI中食品价格涨幅从8月的3.7%降至2.7%,主因季节性因素带来的食品价格下滑,受到油价低迷影响,交通通信类价格继续下滑,其他分项数据大体稳定,总体来看,CPI的年内高点大概率已经出现,今年第四季度上行压力不大。

      刘东亮分析称,CPI的迅速降温,使得此前市场担忧的通胀抬头压力得到缓解,也侧面印证流动性远未达到推升通胀的程度,货币政策放松的窗口再次打开,预计近期央行将实施降息,甚至不排除双降。预计利率债将在这种氛围下进一步走牛,进而带动信用债走牛,债牛行情仍会延续,暂时不需要担心市场反转,而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可能会再度抬头。

      事实上,多位市场人士认为,此前一段时期,股市的调整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无关,主要是市场本身“去杠杆”引发的结果。而经济触底走稳和货币回升,将为股市的平稳运行创造适宜的宏观环境。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调整,股市投资价值再度体现。

      “宽货币”利好A股

      在固收类产品遭遇资产配置困境,继而面临收益率持续下行的难题之际。宽松的流动性对于此前深度调整的A股市场而言,却无疑是利好。

      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精神,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央行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 省(市)推广试点。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此次信贷资产抵押再融资试点的推广对市场情绪有正面刺激作用,未来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提升。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则指出,当前企业盈利较弱,9 月工业经济数据回落,通缩仍是风险,因此货币继续宽松已成共识。而经过7—9 月的下跌后,股市的平均估值也回到了18 倍。姜超认为,在当前10 年AA 级企业债收益率下行至5.8%左右之际,从利率比较的角度看,股市估值与债券收益率已相匹配,处于合理区间。

      某国有银行理财师则向记者表示,此前股市震荡下行时,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从中撤离并投资到固收类产品中,但这些资金具有明显的观望特征。在当前银行等金融机构遭遇资产配置荒,银行理财产品等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不断下滑的背景下,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持续改善,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将可能为A股带来更多的上涨机会,此前回流固收市场的部分资金有望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