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增速底线
□谭浩俊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昨天起在北京举行,“十三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
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发展路径与蓝图,这事关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国计民生。因此可以说,民众对它的期待,要说多大就有多大。
过去五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艰难的五年。国际经济形势阴晴不定,国内经济矛盾不断暴露,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带来的出口受阻、经济不景气引发的投资市场需求不旺、国内消费市场受经济结构不合理影响难以有效启动等,使得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强大阻力。但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极其不利的内外环境下,我们仍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更没有出现严重经济风险。
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球经济复苏严重乏力,大宗商品价格等仍然处于低位,加上美联储加息预期仍有可能对其他国家经济带来冲击,继而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并有可能继续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这些因素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不会动摇中国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仍将坚持积极、谨慎、向上的原则,既充分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局面,也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从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指标,作为今后五年奋斗和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
五年规划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彼时,兼顾未来,突出阶段性,也体现社会发展的延展性,遵循着从量变到质量的科学规律。那么,“十三五”经济增速指标将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确定一个怎样的经济增长指标才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又能对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呢?显然,十八大提出的翻番目标,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最主要的考量,也可说是底线。
依据2020年完成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两番的目标,到“十三五”规划结束,经济增速还需翻一番。无疑,这个翻番,应该就是“十三五”经济增速的底线目标。换句话说,我国经济增速可以在“十三五”期间有所变动,但最低不能突破翻番这条底线。否则,会对今后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十三五”末,又是第一个百年梦的打底之年。
而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到2020年要实现翻番,就应放把6.5%作为经济增长速度的底线指标。也就是说,6.5%不一定是绝对不能突破的底线,但必须有更高的增长指标作保证。否则,就没有突破的空间。
而从目前经济运行和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已经跌破了7%,且照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依然重重。经济增速不排除有继续下跌的可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持续下跌下去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出台,已在许多领域产生效果。按照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10月26日共同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显示,虽然,钢铁、水泥等“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生产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呈现生产滑坡、价格下跌、效益恶化局面,价格、利润等都呈较大幅度下降,但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消费、环保等相关的行业发展欣欣向荣。数据显示,1至9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仍然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其他方面的增幅也都在10%以上,显示出产业转型正在逐步见效。一旦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全面发力,其对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是相当大的。中国经济的增速,也是会在经济转型中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由于“十三五”也是三期叠加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内在矛盾都有可能暴发,如何通过经济转型和改革的强力推动,在发展中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十三五”规划面对的最急迫问题。一旦这些矛盾和问题化解了,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譬如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发展有多快、对经济增长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更关键的是,它将直接影响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积极性。一旦国企改革能取得成效,其对“十三五”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又如金融改革,在金融资产不断扩大、融资成本极高、信贷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改革,更好地规范和约束银行的行为,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金融领域中来,使金融行业也处于有序竞争之中。那么,经济发展的秩序就会更好,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会更大。
总之,“十三五”是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五年,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要能有效体现翻番目标,更要能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这样,“十三五”规划的实现,才更有效率,并能为圆国人的百年强盛梦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