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苧月
今年三季度A股的震荡吸引了部分投资人开始关注海外市场,带动9月份国内公募基金海外资产管理规模净增加超过13亿元。巨杉资产联席投资总监王致人指出,全球化资产配置在海外已是非常成熟的理念,也将逐渐为内地投资人认可,而港股是相对容易理解的市场,更是价值投资的洼地,有长期配置价值。
具备10余年海外投资经验的王致人,对投资有着自己的执着与情怀。王致人说:“谈投资可以很实,也可以很虚,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我唯一能把握的是不断学习,让自己更全面。”
2007年起,中资机构开始大规模出海,占港股的资产规模比重从8年前的低单位数已上升至高双位数,随着话语权逐步增强,未来中资机构将在中国香港股市更加如鱼得水。然而,在以国际长线基金主导的市场,投资港股仍需尊重游戏规则,理解外资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与估值体系。在王致人看来,对商业模式的理解与行业研究,港股与A股并无太大差异,最大的区别还是投资主体,港股的对手盘以机构为主,加上个股没有涨跌幅限制,必须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才能长期战胜市场。
王致人认为,过去10年美元一直处于下降通道,直到2014年中触底反弹,随着美国经济企稳加上升息预期,预计未来美元将维持坚挺,而提高美元资产配置可以对冲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汇率波动。港元对美元采取联系汇率,因此投资港股也能实现汇率风险对冲的效果。
“延伸投资能力到境外的意义在于,同一个投资主题,我们可以在A股、港股和中概股中寻找最好的标的,为投资人创造超额收益”,王致人表示。目前港股整体估值较低,仍是价值投资的沃土,许多企业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基础上,能实现年复合8%-10%的股息回报率,可作为投资组合构建的基石。
“A股的成长股投资逻辑体现在企业所处的行业天花板高度,而港股更看重高盈利增速的不断兑现”,现阶段王致人看好包括医疗服务、环保与高端制造等行业。为对冲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将偏重在环保、医疗服务、高铁或城轨等领域,相关的国内龙头企业许多都在中国香港上市,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与人口老龄化,行业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据同事介绍,王致人是一位心思缜密,认真勤勉的基金经理。他常常告诫研究员“必须深挖投资标的基本面,避免因工作不到位的决策错误,才能保证本金的安全与收益的确定性,遇到机会也才敢重拳出击”。
采用组合管理是控制风险的手段之一,相较于轻仓1-2%,但股价有机会上涨100%的个股,王致人更看重预期收益率20%-30%,但敢于重仓8%-10%的投资机会,长期超越市场的复合收益率体现的是投资成果的不断转化,而不必然是在单一个股上的大赚。充分理解企业价值,维护好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不曲高和寡,但坚持独立思考,把市场情绪的扰动降至最低,就能确保投资收益的可复制性,为客户带来可持续的资产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