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分级基金“上折潮”或再度来袭 布局B份额有望获超额收益
  • 部分主流险资预判:A股进入稳定期
  • IPO助推风险偏好回升
    国债期货遭遇重挫
  • 上证50ETF期权每日行情
  • 机构:布局新能源汽车正逢其时
  • 贝恩与阿里联合研究表明:中国电商渗透率已达11%
  • 题材股行情是否会熄火?
  • 修复行情悄然升级
  •  
    2015年11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3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新闻·市场
    分级基金“上折潮”或再度来袭 布局B份额有望获超额收益
    部分主流险资预判:A股进入稳定期
    IPO助推风险偏好回升
    国债期货遭遇重挫
    上证50ETF期权每日行情
    机构:布局新能源汽车正逢其时
    贝恩与阿里联合研究表明:中国电商渗透率已达11%
    题材股行情是否会熄火?
    修复行情悄然升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修复行情悄然升级
    2015-1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IPO重启,市场心态忐忑。不过,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为核心的成长投资主题持续向强,推动各大指数向中期上涨趋势转变,修复行情已悄然升级。

      近期最大的突破口就是券商股的强烈补涨,直接推动上证指数站上250日年线之上,也逐步跟上其他中小市值成长指数的强势步伐。此时,创业板综指已成功突破120日均线,接下来将会尝试攻击二季度总调整幅度(4449点至2020点)的50%位置,即3234点,这也是7月第一轮反弹的高点,站在技术分析角度,这是一个决定反转与否的位置,继续上涨5-8%的幅度,估计会有更剧烈的争夺。最为重要的是,指数运行重归长期均线以上。接下来,我们的着眼点并不是或有的震荡,而是观察指数的中长期运行趋势。当前,中小板综指、中证500、上证指数正渐次突破120日均线反压,指数强弱保持这种协调性,市场整体朝反转格局转移的概率就会持续上升。

      包括券商股在内,推动股价上涨的动力始终聚集于产业并购这一大主题,使行情摆脱现实业绩的牵制,不断打开新的成长预期。大背景上,产业链购并恰逢“天时、地利、人和”,经济转型升级、新产业浪潮以及充裕的产业资本,还有产业政策导向,都在强烈支撑产业并购。掀起这一大风口的标杆无疑就是紫光集团,这是5年前就开始实施混合所有制模式的国有企业,可以这样讲,酝酿多年的制度力量已开始全面释放,围绕从“芯”到“云”的发展战略,近期在大数据存储产业领域进行全球产业购并,从而直接提升紫光股份的估值预期。紧接其后的是同方同芯,向紫光集团等定增募集资金800亿,投资存储芯片工厂外,也计划实施存储芯片上下游的购并。类似的是,银润投资并购学大教育的背后也是紫光集团作支撑。

      确实,要成功实施产业链并购需要优秀的人才、良好的资源以及清晰的战略目标作支持,要求虽高,但具备基础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少。有比较优势明显的领域,包括军民融合(航空航天、发动机、北斗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产业链,还有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健康(精准医疗)、互联网+(体育、文化)等,这里涉及一批央企或实力国企,像中航工业、航天航空、中国电子信息、中国电子科技、中科院、浪潮、联想、华为、中兴、国投、中国医药、中粮、招商等。其中,大数据产业正处高度景气状态,亚马逊旗下的云计算部门(AWS),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突破18亿美元(去年仅10亿美元),预计2017年会继续增长至160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全球IT巨头正全面整合大数据产业链资源。继紫光集团之后,估计还会有更多产业并购行动,像浪潮集团(服务器、云计算、海量存储器),也是一家早已实施混合所有制的IT企业,近期牵手思科(6月宣布在华投资100亿美元承诺的首个项目),还有就是超级计算机领域(云计算)的中科曙光(去年中科院就科技体制改革推出“率先行动”计划)。中航工业、中国电子信息(信息安全)、航天航空(北斗)、中国电科等央企集团也隐含新的突破。

      产业链并购需要国家产业资本的引导,像集成电路千亿国家大基金,就成为紫光的产业并购提供支持。近日媒体披露,工信部等发起组建国内首支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1000亿),正在支持“大安全”投资主题悄然升温。服务“大安全”的关联上市公司不少,其中,像汉威电子(总市值93亿)、光力科技(65亿)、安控科技(49亿)、梅安森(38亿)等,依托各自的就核心技术(物联网或传感技术)已持续展开各子领域的产业并购,现阶段都是市值规模不大的小型成长公司,其投资弹性值得持续关注。

      整体上,当前行情正从局部牛股阶段转向指数攻击期,投资机会开始变得丰富。交易策略除了继续关注领先股以外,还可以全面关注领先股所引导的比价机会。

      (执业证书:S14506110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