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西部资源拟与长影集团合作
    涉足文化传媒领域
  • 国资上市公司频现“退位式”重组
  • 格林美加码锂资源回收
  • ST生化财务顾问主办人被监管约谈
  • 高品质动力锂电池供不应求
  • 中概股历史性破茧MSCI
  •  
    2015年1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公司
    西部资源拟与长影集团合作
    涉足文化传媒领域
    国资上市公司频现“退位式”重组
    格林美加码锂资源回收
    ST生化财务顾问主办人被监管约谈
    高品质动力锂电池供不应求
    中概股历史性破茧MSCI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资上市公司频现“退位式”重组
    2015-1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化工集团今年以来二度让壳旗下上市平台,这次是河池化工,上次是黑化股份

      □恒天集团先后卖壳中国服装(现名新洋丰)、恒天天鹅(现名华讯方舟)、*ST海龙

      □“多上市平台、多同业竞争”的集团公司在后续的改革中存在较强的让壳意愿

      □与其在合并后注销,不如出让获得国资的保值增值,让壳也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通过公共平台转让不再被扣上国资流失的帽子,让壳将成为部分国企改革整合的先声

      ⊙记者 李兴彩 ○编辑 全泽源

      

      听其言观其行。国企改革怎么走?除了研读顶层设计方案及配套政策外,还须看资本市场中的国资上市公司如何行动。央企中国化工集团以两次让壳行为告诉市场,国资在A股市场里进退有度。而回看此前中国电子产业集团、中国恒天集团、中国海运集团、上海仪电集团等卖壳案例可见,这种市场化的重组方式,不仅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提升国企国际竞争力,推动国企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化工集团又卖壳

      继让壳黑化股份后,中国化工集团拟把旗下的河池化工控股权亦转手高人。河池化工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化工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控股股东广西河池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持有的本公司87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9.59%),如本次股权转让能实施,将可能导致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资料显示,河池化工主营业务为尿素、甲醇、液氨等,其中尿素占比主营收入超过80%;股权方面,广西河池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持有42.34%的股份。

      这已是中国化工集团今年以来二度让壳旗下上市平台。同属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黑化股份在停牌5个多月后,于5月8日公布让壳民营航运公司。资料显示,黑化股份主营包括焦化、化肥两大板块,主导产品为焦炭、尿素、煤化工产品等。“两度让壳的公司主营均为尿素等农用化学品板块,显示中国化工集团的整合力度;随着整合加快,同属化工板块的沧州大化、沈阳化工、天科股份都值得关注。”市场人士表示。

      记者查阅,主营尿素、TDI的沧州大化长期以来运营的步履维艰,公司三季度亏损进一步加剧已达3.83亿元,这是去年全年亏损额的2倍。而沈阳化工虽二度重组未遂,公司却表示只是“暂时撤回,并非意味着放弃重组。”

      “随着集团转型推进,集团内业务和上市平台的整合可能将进一步加快。”上述人士表示,据官网介绍,中国化工集团现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石油加工、农用化学品、轮胎橡胶和化工装备六大业务板块;公司表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形成“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加基础化工”的“3+1”主业格局。

      资料显示,中国化工集团旗下拥有蓝星新材、天科股份、河池化工、沈阳化工、沙隆达A、沧州大化、风神股份、天华院等8个上市平台。集团已实施了对旗下天华院、蓝星新材的资产注入;沙隆达A也在停牌实施资产整合,以加快农化业务的全球化布局。

      

      让壳重组有章可循

      央企“退位让贤”,说明其在该领域内已经无法重振相关上市公司主营。“易主”往往意味着新故事的开始,躁动的资本很喜欢“大故事”。

      “随着国企改革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国企整合重组、置出壳资源开始有章可循,通过公共平台转让不再被扣上国资流失帽子,让壳将成为部分国企改革整合的先声,退是为了集中力量进新产业。”某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资深分析人士表示。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年,随着“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和“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快企业重组整合步伐”的推进,新一轮国企重组方式呈现多样化。

      今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圈定了七大混改试点领域,即“结合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改革,开展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混改试点示范”。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资深国企改革专家张喜亮表示,国企分类将是重组整合的重要条件,在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发布后,央企的整合首先从企业功能分类开始,在分类的基础上,央企才可实施同业竞争资源、业务板块的合并。“这些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卖壳就是国资流失的问题,可将企业出让和市场渴望壳资源的需求有效结合,随着国企改革推进,那些富余的壳资源有望加速推向市场。”某券商研究员表示,“与其在合并完成后注销,不如出让获得国资的保值增值,让壳也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两类国企让壳意愿强

      从目前多例国资让壳案例分析可见,两类国企“退位让贤”动力强:一是集团旗下已经拥有多个上市平台,但均是传统产业居多且产能严重过剩者,这类国企内部整合重组后往往产生富余的壳资源;二是央企合并会产生空壳。

      分析前述让壳案例,不管是黑化股份还是河池化工、赤天化,公司主营都属于传统的民用或工业化工领域,且长期主业不振、盈利能力孱弱;黑化股份被民营公司借壳后,转型集装箱航运物流领域,方案显示置入新的资产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明显得到改善。而从所属集团公司角度分析,中国化工集团旗下具有多个化工产业上市平台,集团内部力图转型,资产、业务整合重组后出让壳资源更容易令国资保值增值。

      结合国资委央企名录、上述案例和相关政策,不难看出,像中国化工集团、中国电子产业集团(CEC)、中国诚通这样“多上市平台、多同业竞争”的集团公司在后续的改革中存在较强的让壳意愿。事实上,中国电子在2013年已启动内部资产、业务整合,彼时卖出了旗下的主营集成电路设计的国民技术这个壳资源,并拟将旗下集成电路资产置于上海贝岭这个上市平台进行整合升级。中国诚通旗下纸业公司*ST美利、冠豪高新、岳阳林纸盈利能力也不断下降并与集团内部存在同业竞争,具有迫切的重组需求。在混改重点推进的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中航系已先后启动旗下的资产和上市平台整合。

      而对于第二种合并会释放壳资源模式,最明显的莫过于中国海运集团在旗下多个上市公司停牌筹划合并之前,抢先把旗下的中海海盛“一卖了之”。中海海盛6月5日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海运向密春雷控制的览海上寿转让股份14.11%,览海上寿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随后公司又启动定增,岚海投资全额认购33.43%股份,至此,密春雷合计获得中海海盛42.82%股份,从而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在此让壳行为不久,8月8日,中远系、中海系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停牌表示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中海海盛可算是在上述两大航运集团筹划合并前夕“逃出生天”,成为民企在资本市场驰骋风云之平台。

      此外,恒天集团先后卖壳中国服装(现名新洋丰)、恒天天鹅(现名华讯方舟)、*ST海龙,其背后或预示着该集团与其他央企兼并整合之可能。

      申万宏源资深高级策略分析师谢伟玉表示,本着“做大做强做优”目标,预计国家会采用合并方式推进国企改革,这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资产、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去产能,还可以增强国企竞争力和加快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