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财富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书评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H股公司蜂拥“回A”
  • 大连港推进
    远东地区战略布局
  • 顶点软件二度冲刺IPO
  • 丹化科技控股股东
    完成2.6亿元增持
  • 服装企业竞相IPO
  • 分拆借壳+美元基金认购 搜房演绎中概股回归新戏码
  •  
    2015年1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公司
    H股公司蜂拥“回A”
    大连港推进
    远东地区战略布局
    顶点软件二度冲刺IPO
    丹化科技控股股东
    完成2.6亿元增持
    服装企业竞相IPO
    分拆借壳+美元基金认购 搜房演绎中概股回归新戏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H股公司蜂拥“回A”
    2015-11-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证监会13日发布的IPO预披露企业中,有不少H股公司,如万达商业、富力地产、拉夏贝尔、秦港股份、哈尔滨银行等,其中万达商业和拉夏贝尔在港交所挂牌仅半年也提出发行A股

      ⊙记者 王雪青 ○编辑 邱江

      

      随着A股IPO的恢复,一些H股公司打算重新登陆A股。上证报记者从证监会13日发布的IPO预披露中注意到,包括万达商业地产、富力地产、拉夏贝尔、秦港股份、哈尔滨银行等在内的不少在港上市的公司提交了再发A股的申请,其中万达商业和拉夏贝尔甚至在其挂牌港交所仅仅半年后即提出发行A股。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初这些公司基本都是A股IPO受挫才转投港股的,如今发行A股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是估值诱惑。”

      作为这些公司的一个典型代表,万达商业曾经在A股IPO排队等候了4年多时间,一直到2014年7月终止审查。在放弃A股IPO仅两个多月之后,万达商业于2014年9月中旬在港交所发布预披露材料,并于当年年底成功挂牌港交所,以每股48港元发行了6亿股H股,融资288亿港元。不过,港股上市仅仅半年多之后,万达商业于今年7月初宣布启动A股发行计划。对于发行A股的理由,万达称,公司董事会认为发行A股将增强公司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及增加运营资金,同时通过吸引大型机构及中小型投资者来增强资本市场的认可度,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估值诱惑应该是万达商业发行A股的一大动力。从基本面来说,作为万达集团的核心主业,万达商业2014年总收入达1078.71亿元,核心净利润148.24亿元,每股净利润6.51元。而万达集团在A股的上市平台万达院线体量则小得多,2014年营收为53.39亿元,净利润8.01亿元。但是,两者的估值却有着天壤之别:万达商业在港的市值约为2200亿港元,市盈率仅6.9倍;万达院线在A股的市盈率高达有93倍,市值将近1200亿元人民币。万达商业若在A股IPO成功,其将同时拥有A+H两个上市平台,将有利于估值的提升。

      事实上,谋求“双平台”战略是内地多家品牌房企不谋而合的构想,本次预披露的富力地产情况类似。此外,2012年以来,万科、招商、金地等A股上市房企都走上了到港借壳上市之路;绿地集团则在已有绿地香港上市平台后,通过借壳金丰投资整体上市,实现了“双平台”战略。

      除了房企,金融机构同样青睐“H+A”两腿走路。如哈尔滨银行今年5月12日曾在港公告建议发行不超过36.66亿股A股。公告称,此次在A股上市可增强该行资本实力,促进该行加速发展小额信贷业务,扩大村镇银行的建设范围和数量,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小额信贷领域的优势,拓展经营区域及持续优化该行多渠道分销网络。其实,早在2011年,哈尔滨银行董事长郭志文就曾表示,要争取在3年内计划上市,当时预期会先在A股上市,将来规模大了,会“A+H”。本次重启A股计划,也属完成“夙愿”。

      不仅是哈尔滨银行,徽商银行也在2012年首次提出A股上市计划,后因A股市场暂缓IPO而不得不转战H股。今年5月5日,徽商银行也宣布拟发行估计不超过12.28亿股A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00%。目前,其已在A股IPO排队候审。

      此外,2013年底登陆港股的秦港股份今年7月7日披露发行A股计划,本次预披露显示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5.58亿股A股,募投项目共需资金25.04亿元。拉夏贝尔则在2014年10月在港上市,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5477万股A股,募资拟投向零售网络扩展建设项目15.56亿元、新零售信息系统项目8400万元,合计16.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