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冲高回落 沪指退守3600点 区间震荡成主流观点
  • 高速公路股或迎资金青睐
  • 险资急寻“资产荒”解药 投资天平或向权益倾斜
  • 上证50ETF期权每日行情
  • 军民融合发展迅猛 引来机构密集调研
  • 行情升级前还需折腾
  • 美股三季报步入尾声
    电信生物科技股最吸金
  •  
    2015年11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冲高回落 沪指退守3600点 区间震荡成主流观点
    高速公路股或迎资金青睐
    险资急寻“资产荒”解药 投资天平或向权益倾斜
    上证50ETF期权每日行情
    军民融合发展迅猛 引来机构密集调研
    行情升级前还需折腾
    美股三季报步入尾声
    电信生物科技股最吸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情升级前还需折腾
    2015-1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近期股指运行至重要阻力区域,第一梯队领先股全线出击,但领先股市值定位刚刚突破历史天花板,此时的群体攻击容易招致大震荡。行情升级前还需要折腾,并等待更强的上攻力量形成。

      始于9月初的本轮修复行情至今已形成清晰的领先股群体:一是中概股借壳重组的七喜控股、银润投资、世纪游轮等,其最大效应是树立新蓝筹龙头的估值定价;二是国企改革及产业并购,如紫光股份、同方同芯等,为塑造新蓝筹打造快速通道;三是新产业新技术的突破,如电动汽车、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新产业预期插上成长的翅膀。以七喜控股(分众传媒借壳)为例,经几轮上攻,市值上周已突破2000亿,成功打破6月中旬由乐视网、联络互动等移动互联网主题的市值瓶颈(1500-1600亿),这是中概股回归后A股估值定价权的第一次尝试。同样,中概股借壳重组的银润投资(学大教育),模拟市值也从120亿上行至320亿,PS值从6倍上升至15倍,在线教育主题整体估值也由此上台阶。目前这种效应继续发酵,像处于“一”字涨停状态的世纪游轮(巨人网络借壳),预期会引领网络游戏或泛娱乐主题的估值提升。当前,中概股借壳回归A股的队伍还在壮大,只要第一梯队品种保持稳定,那么A股对成长产业主题的定价权就会持续强化,这无疑有助于中大级别行情的形成。

      实际上,产业并购的紫光股份所形成的市场效应类似,其模拟市值当前处于800—1200亿区间,通过产业链购并,其业务方向从硬件制造商向大数据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转变,其估值PS弹性就会有足够理由再上台阶,其千亿市值定位(预期收入计,PS值3倍左右)就为成为龙头大数据产业的新起点,也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链品种整体打开估值空间。同方同芯的市值突破更具颠覆性,目前模拟市值已突破2000亿。

      由于这种市值突破刚刚开始,虽然估值预期还有空间,但市场还需要一个协调适应过程,领先股的估值稳定性需要通过反复震荡来巩固这一历史性定位。周一领先股的表现也明显体现了这一特征,七喜控股的涨停位置打开后大幅回落时,银润投资、同方同芯等也快速跌停。要注意的是,这种反复震荡的波动幅度,短期内是难以判断的。

      站在产业发展角度,每一个新产业的成长路径都是在怀疑中成长的,包括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这种怀疑几乎会持续伴随直到产业成熟(转向价值投资)。因此,对于成长投资者来说,除了策略性配置以外,更重要的是趋势交易。实际上,近期消息面会持续影响交易者情绪。新股发行已开始,首先会制约本轮行情持续领先的次新股群体。还有科创板、新三板转板和注册制,特别是市场一直对注册制的理解有误区,一旦大盘调整,也会放大这类消息的利空效应。另外,经济改革层面的新动作——供应侧结构改革,其快速推进会支持包括房地产在内等过剩产能产业的估值底线,若市场过快对传统产业产生新成长预期幻觉,从而引发主流热点的过快切换,行情震荡幅度也会放大。

      就指数而言,目前也处于重要技术阻力敏感区域。领先指数创业板综指,突破120日均线之后并稳定于此均线上方已达10天,不断向6-8月间总调整幅度的50%位置靠近,使中长期均线形成大型多头排列的趋势不断加强,不过,到目前仍未出现向上趋势拐点。换言之,当前正面临行情升级的关键区域,领先股也正朝积极乐观方向转移,越是接近临界区域,隐含的波动风险越大。短期交易策略的重点应该继续关注领先股及领先群体,包括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互联网+”(营销、影视传媒、医疗、教育体育)等领先产业主题,还有军民融合(国企改革)、供应侧改革等并购重组主题。

      (执业证书:S14506110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