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释放改革红利
    为东北振兴注入动力
  • 破局东北经济的三大路径
  •  
    2015年1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释放改革红利
    为东北振兴注入动力
    破局东北经济的三大路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释放改革红利
    为东北振兴注入动力
    2015-1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 汪川

      ■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两倍,而2014年东北三省GDP总额只有广东的85%。究其原因,在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背景下,区域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尤其是传统优势的工业已经成为东北经济增长的拖累。

      

      ■未来,需要释放改革红利为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注入动力。鉴于东北三省经济长期以来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导致整体经济活力下降,因此,首先应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竞相迸发发展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可以考虑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创新扶持模式与政策。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东北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5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上半年辽宁经济增速以2.6%垫底,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经济增速分别为5.1%和6.1%,也进入全国倒数行列。回顾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历程,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2014年东北三省GDP总额只有广东的85%。究其原因,在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背景下,区域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尤其是传统优势的工业已经成为东北经济增长的拖累。

      从东三省的传统优势工业增速来看,尽管2003年、2009年国务院出台过两次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但受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相对缓慢、债务包袱比较沉重、企业生产能力闲置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市场经济观念、形态、体制市场化程度远低于沿海城市,在新一轮经济调整过程中,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速下降非常快,传统的工业优势已经变成劣势。

      尤其在“新常态”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通货紧缩压力增大。从企业层面来看,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从2011年以来其增速就出现趋势性下滑,且从2012年至今已连续三年负增长。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负增长已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行为,起到实际通缩的效果并危及未来经济增长。同时考虑到国际商品原材料的下行压力和欧洲、日本等经济体外需萎缩,加之上一轮经济周期和大规模刺激形成的大量过剩产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消化。以此判断,未来PPI通缩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这对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东北经济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未来,需要释放改革红利为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注入动力。鉴于东北三省经济长期以来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导致整体经济活力下降,因此,首先应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竞相迸发发展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可以考虑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创新扶持模式与政策,壮大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同时,可考虑在东北地区试点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东北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东北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利用各类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外资以及各类新型社会资本,以出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抓紧实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家级重大投资示范项目。

      其次,应加快东北三省基础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从目前来看,自2014年起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规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东北地区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未来,应加大对东北老城区和工矿区搬迁改造的资金支持,同时可以以地方债置换以及发行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企业债券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应加快东北三省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步伐,力争再用2—3 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计划。为此,需要对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予以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如优先支持棚户区改造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以及通过抵押补充贷款等形式支持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对东北三省棚户区改造贷款。除此之外,还应加快东北三省铁路、公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大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力度,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拉动东北三省经济增长。

      最后,未来东北三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跨境合作,应遵循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思路推动东北三省经济全方位开放。从区域战略上看,东三省处于东亚贸易窗口。因此,加速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应加强东北三省经济与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的开放合作。为此,可借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契机,利用日本和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实现东北三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大连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中心以及航运中心。同时,加强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衔接,可以利用东北三省地理优势推动中俄在能源、矿产资源、制造业等领域实施重大合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