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爱建集团董事长范永进:均瑶集团资产注入已经开始
  • 最受投资者尊重上市公司
    评选结果揭晓
  • 山西拟设超200亿
    PPP融资母基金
  • 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逐步释放 券商提请安全至上
  • 交易所质押新规剑指高杠杆
    机构称债市短期或面临动荡
  •  
    2015年11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财富管理
    爱建集团董事长范永进:均瑶集团资产注入已经开始
    最受投资者尊重上市公司
    评选结果揭晓
    山西拟设超200亿
    PPP融资母基金
    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逐步释放 券商提请安全至上
    交易所质押新规剑指高杠杆
    机构称债市短期或面临动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逐步释放 券商提请安全至上
    2015-11-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新华社电

      

      近期,多起信用事件的接连发生,不仅对信用债二级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也再次引发投资者对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的担忧。

      目前,产能过剩行业何时见底、信用风险如何演化、是否会发生超预期的风险事件导致信用利差大幅反弹等问题,成为信用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作为信用风险高发的“雷区”,目前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的去产能进程仍可谓前路漫漫。根据中钢协提供的统计数据,2015年1月至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亏损达到552.71亿元,亏损企业数占比高达48.51%。

      受访的券商研究员普遍预计,未来在下游地产新开工不足、全社会发电量不见好转的背景下,煤炭、钢铁、水泥等偏向资本开支型产品的价格会进一步承压。此外,虽然现阶段尚不至于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但未来上游周期性行业企业亏损面的进一步扩大却难以避免。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民营中小企业外,还需警惕来自国有企业的违约风险。

      信用债的投资方面,“市场风险偏好的降低将给低评级或瑕疵发行人带来‘反身性’效应。”在中国中投证券研究总部债券分析师张超看来,市场经历了持续的信用事件冲击后,投资者对于发行人的重大公告或信用事件的表现会更为敏感。而市场越发谨慎也将给低评级或瑕疵发行人带来更大的“反身性”效应,例如丧失固有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大幅上扬等。鉴于后续低评级发行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可能更为脆弱,当前建议投资者予以谨慎回避。

      来自海通证券的研究观点指出,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的释放只是开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僵尸企业”浮出水面,未来保刚兑的难度也会加大。

      在目前信用尾部风险加大的环境中,市场应对低评级债券慎之又慎,信用债投资应牢记安全至上,以防范信用风险作为主基调。